成语故事:义愤填膺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11年07月01日】

【原文】

一、“义愤”

汉室中微,王莽(1)篡位(2),士之蕴藉(3)义愤(4)甚矣。是时裂冠毁冕(5),相携持而去之者,盖不可胜数(6)。

(《后汉书・卷八三・逸民列传・序》)

【注解】

(1)王莽:西汉东平陵人,孝元皇后的侄儿,假禅让之名,篡汉自立,国号新,后被光武帝发兵讨伐,兵败被杀,在位十五年。
(2)篡位:用不当手段夺取王位。
(3)蕴藉:含蓄而不外露。
(4)义愤:出于正义的愤怒。
(5)裂冠毁冕:冠、冕原为中原人所戴的帽子,此指破坏传统文化。
(6)不可胜数:非常多,多到数不完。

二、“填膺”

睹君济时略,使我气填膺(1)。长策(2)竟不用,高才徒见称。

[唐・高适〈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诗(据《全唐诗・卷二一四・高适》引)]

【注解】

(1)膺:音英,胸。
(2)长策:良策。

【故事阐述】

“义愤填膺”是“义愤”及“填膺”二语组成。“义愤”源于《后汉书・逸民列传・序》,《后汉书》中的纪、列传为南朝宋范晔所撰。逸民,指节行超逸,遁世隐居的人,而〈逸民列传〉就是记述东汉的这些隐逸之士,〈逸民列传・序〉是作者说明为这些人立传的原由。

汉朝衰微,王莽趁机夺取王位,当时士人内心都充满了义愤,看见传统文化遭到如此破坏,许多人都相继弃官隐居,不再出来为国效力。后来,汉光武帝虽一意招纳隐士,他们都不愿意再出仕。到东汉末年,君王仁德渐衰,小人当道,隐士更是耻于与之同列。所以,他们这种高尚的德行是值得立传的。

“填膺”则源于唐朝高适〈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诗,是边塞诗人高适为朋友前往岭南赴任饯别而作。诗中高适回顾友人之前的怀才不遇,为他感到委屈不平,气愤填满胸中;如今友人有机会为官,不仅为之扬眉吐气,也殷盼他能建功立业;对友人必须到岭南就任,除叮咛在异地应注意事项,也充满了不舍之情。

后来,“义愤”、“气填膺”就被浓缩合用为“义愤填膺”这句成语,指心胸充满了因正义而激发的愤怒。

【讨论】

(1)《后汉书》中的纪、列传为谁所作?〈逸民列传〉主要为那些人立传?
(2)高适对友人的怀才不遇、出仕有什么表示?

【造句练习】

例:中共对法轮功修炼者的酷刑迫害,手段凶残,令世人义愤填膺。

【课后时间】

在下面四字成语中,请找出多余的字删除并重组。

( )金玉辉色碧煌∶形容宫殿等建筑物装饰华彩炫烂。
( )抒各自意见己∶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 )尤埋怨天地人∶怨恨上天,责怪他人。
( )以目等待擦拭∶比喻期待事情的发展和结果。

参考答案∶

金碧辉煌、各抒己见、怨天尤人、拭目以待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