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为心声

无思


【正见网2011年06月24日】

言为心声,不单指说话的内容,同时也包括说话时的语气、态度等。理直气壮、谆谆教诲、娓娓道来、如坐春风、阴阳怪气、皮笑肉不笑、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等等都是描述说话的语气态度的。言为心声,这里的“言” 可以这样理解:“言”的出发点、目地、内容、态度、语气、心情等都在“言”中,只有这样的“言”才能表达真正的心声。其实,一句话说出来,自己的心性境界、全部的信息都在其中了。

无论日常生活、同修切磋,还是讲真相,都存在人爱听不爱听,讲的效果如何。有时言者滔滔,闻者漠漠,总是隔了层东西,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有时可能只言片语,就如黄钟大吕一般,直入心扉,令人惊醒觉悟。有的劝三退每天能退几十上百人,有的可能退几个人也困难。原因很多,其中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个人的修炼状态和修炼境界不同。有人老是羡慕别人能说、会说、口才好,其实这里的能和会只是表象,根本原因是心性境界的表现。

心态越纯净,说的效果越好;心态越复杂,说的效果越不好。纯净就意味着单一和统一,出发点、目地、内容、态度、语气、心情合而为一了,自然就有力量;复杂就意味着紊乱,出发点、目地、内容、态度、语气、心情可能都是相悖离散的,自身都难以驾驭自身,谈何影响别人呢?

如果我们说话时别人总是不爱听,那原因十有八九在自己这儿;如果我们说话时老习惯于一种态度一种语气,那背后一定藏着不好的心。比如反诘、反问这种语气,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总习惯用,那就得警惕了。反诘反问的时候,哪有平和可言呢?物不平则鸣,总是心里有气,才会习惯于反诘、反问。

长时间以来,在家里和妻子(同修)说话,总是习惯用反诘反问的方式,哪怕很小很简单的事,都会用这种方式。比如她问某种东西放哪了,我一般都会说:“不是在哪儿哪儿吗?”、“不是你放起来的吗?”、“你不会自己找找?”诸如此类。习惯了好象也没啥,其实仔细想想,都属于不好好说话,心态不平和。事实也正是如此,我一直觉的她不精進、带修不修的,又急又看不起她,说话就总带着居高临下的味道。可这样说话呢,真是一点作用都不起。无论我说什么,无论自己觉的咋有理,她都不爱听,还经常说难听话。我一直很苦恼,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想了不少办法也无济于事。现在我是这样认识的:先从自己做好吧,先从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做起。她的这种状态,无论如何都有我自己没做好的因素在内,那就首先修好自己。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