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1年09月16日】
中华传统节日—中秋佳节又到了。农历八月十五位居仲秋之中,是为中秋,跨越白露和秋分两个节气。中秋节源于古代吉礼,郑玄﹕“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春分阳气方永,秋分阴气向长,故祭以二分,为得阴阳之义。”;《周礼》:“中秋,夜迎寒”、“圭璧以祀日月星辰”;《国语.周语》:“古者先王即有天下,又崇立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尊君”。中华文明是半神文化,敬天畏神是为核心,而日月五星附丽于天,这七曜最为显而易见,是故古代天子要在春分和秋分这两个阴阳向长的时刻,沐浴斋戒后前往国都南郊举行“朝日礼”,北郊举行“夕月礼”,其中体现的是天人合一,敬天礼地,孝悌爱人的深刻内涵。
先秦至汉唐,并无此特定节日。直到唐时关于嫦娥奔月,吴刚伐树,唐明皇游月宫等丰富的神话传说广泛流传,逐渐的中秋节就从北宋固定下来了。南宋《东京梦华录》描绘了卞京中秋的盛况:“中秋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簧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宵。”因为十五这晚月亮又大又圆,明亮美丽,在此良辰美景人们拜月、赏月、咏月,(图1)向上天祈祷阖家团圆、蟾宫折桂、(图2)科举高中、子嗣绵延等美好愿望;而丰润高洁的月轮和银色月华映照下的清景又造就了中华诗文书画特有的审美意趣和象征意味。
图1《浣月》五代 无款 台北故宫
图2 陈毓棡 折桂图
对于月亮称呼很多,非常富于诗意,如银钩、玉钩、金轮、玉轮、银盘、玉镜、玉兔(图3)、金蟾、桂魄、广寒宫(图4)、清虚宫等。自古以来这一轮高挂的圆月就为君子高士们所倾心,并被赋予各种内涵屡屡出现在他们的吟咏篇章里。(图5)
图3 蒋溥 月兔
图4 广寒宫
图5 清 冷枚 文士赏月图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意境雄浑开阔,情真意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构思清新奇丽,意味深长。两篇都以明月寄托对亲友的思念,表达渴望团聚之深情,是为千古名篇历来为人们咏唱不已。
图6 清袁耀 关山月
图7 宋 马远 举杯玩月
诗仙李白才华俊逸,性格豪迈,磊落旷达,卓姿孤高的明月常常進入他的诗中,清新小篇如《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纯真质朴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有委婉含蓄的《长相思》﹕“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帘望月空长叹;美人如画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有雄浑悲凉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图6)有轻快明朗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又有沉郁孤寂的《金陵城西楼月歌》﹕“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还有物我相忘的《花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图7)更有丽诵绝唱之《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图8 明 仇英 竹里馆
大诗人王维中年隐居辋川别业,和好友邻僧诗画唱和,参禅问道,澹然自得,山庄清寂的月夜常常出现在他画一般的诗里,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图8)《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图9)《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图10)《山茱臾》﹕“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幸与丛桂花,窗前向秋月”(图11);《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图12)。
图9 明 谢时臣
图10.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图11. 清 恽寿平 庭桂图
图12 胤祯古装行乐图
田园诗人孟浩然一生未能致仕,在他的诗中充满一种淡泊高洁的情致,《秋宵月下有怀》﹕“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夜归鹿门歌》﹕“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独来去”;《岁暮归南山》﹕“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王昌龄《南斋玩月》﹕“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常建《宿王昌龄隐居》﹕“松际露微月,清光尤为君;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刘方平《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杜甫《春宿左省》﹕“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都是描绘素月笼罩下的静夜美景,清幽而恬然。
图13 明 唐寅 嫦娥
图14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和晏殊《中秋月》﹕“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则是讲述嫦娥偷饮仙浆后不得不独居月宫的故事;(图13)李商隐《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都不怕冷,在寒月冷霜中比一比冰清玉洁的姿容谁更俏丽。(图14)
王建《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记得去年今夕,酾酒溪亭,淡月云来去。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沉醉”。为中秋节感怀之名篇。
范仲淹《御街行》﹕“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柳永《戚氏》﹕“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晏几道《临江仙》﹕“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写对月遥念,怀人,悲旅。
邵壅《清夜吟》﹕“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寒山《题岩壁》﹕“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皆以月入禅。
图15 乾隆赏月图
乾隆常常在中秋节驻跸避避暑山庄,这位风雅文儒的皇帝特别喜爱赏月,(图15)也爱做诗。当此佳节良宵,在烟波致爽院内摆上精美的月供,皇亲国戚,近臣翰林们依次入座,君臣对月赏花,宴乐唱和,真是一派升平的融融景象。二十八年皇帝在中秋即景中有﹕“雾收云尚在,傍晚散鱼鳞。恰自锤峰上,常谐胜地因。歌听广寒曲,节度塞山频”;三十六年又有:“胜地云山真表地,中秋风月正秋分”。山庄中的青枫绿屿月台、月色江声、梨花伴月、云帆月舫景都和月亮有关呢。(图16,17)
图16 云帆月舫
图17 梨花伴月
习俗
图18 清 恽寿平 桂花树
图19 清 恽寿平 秋海棠
清宫里的中秋节别有一番风味。八月,宫中的桂花树,秋海棠,玉簪花正盛。(图18,19,20)入夜,天清云淡,皓月升空,沁人的清香袭来,佳节良辰,真是人间一大乐事!在御花园立起屏风,(图21)两侧摆有鸡冠花、毛豆枝和芋头、花生、萝卜,还有刚从西苑里采摘的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桌中摆一只大月饼,周围是糕点,水果和鲜花,作为祭月供品。皇帝阖家举行祭月仪式后,将大月饼切成若干小块,每人象征性地吃上一点,欢乐融融,称之为“吃团圆饼”。大伙儿此时身上佩带“玉兔桂树”的应节荷包,精美巧趣;内室里还会供奉上“太阴星君”兔儿爷呢。
图20 余省 玉簪花
图21 御花园
图22 月饼
民间自八月初一日起市场上就开始卖月饼了,人们互相赠送月饼、西瓜、藕、石榴。中秋节人们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华月之糕、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它还象征团圆美满平安。(图22)《帝京景物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清人袁枚《随园食单》:“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月饼品种有京式、广式、苏式和滇式;就其表皮来说,苏式和滇式为酥皮月饼,广式和京式则为糖浆面皮月饼;就其饼馅而言,通常有五仁、百果、豆沙、枣泥、莲蓉、蛋黄、冰糖、火腿等,五花八门;就形制而言,图案有嫦娥奔月、月宫蟾免、银河,夜月、王潭印月、西施醉月等。就字型大小而言有北京致美斋,上海杏花楼等。是晚,家家供上香案,摆放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拜月过后,大家围在一起切月饼,吃瓜果,饮桂花酒,赏月叙谈,团团圆圆。(图23)
图23 明 吴彬 岁华纪胜之玩月
画明月倚天,皎洁莹灿。曲栏庭院,虬松苍郁,梧桐欣茂,蕉叶挺翠。尚有芙蓉、蜀葵、雏菊等竞吐芬芳,满园秋意撩人。奇石上,蟠螭泻水,激荡池中月影。盛装妇人手捧明珠,探手捞月,旁有侍女三人,或临案焚香,或捧物,或荷琴,神情庄严静穆。人物衣纹线条刚健细劲,属“铁线描”一类,并有佐以金线者,披帛、裙带且平行如“琴弦描”。对月祈福,自唐代已蔚为流行。
图24《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之八月中秋》
清绢本设色纵188.2cm 横102.2cm 北京故宫
秋季的八月居中,谓之仲秋。天蓝月明,气温初凉,月色分外清明皎洁,画中描绘节日夜景,露台上正举行盛大宴会,阁楼女乐吹奏着琴笙,悠扬的乐曲在夜色中飘荡;庭院平台上,人们赏月观花,漫步闲谈,一派升平和乐的融融景象。(图24-1)
图24 -1 陈枚
组图共有十二幅,画面以圆明园为背景,月令风俗为主题。山水楼阁等建筑描绘细腻,其中既有中式园林建筑,又有西式亭台楼阁,更有中西合璧者。圆明园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园宅,“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故名之。雍正三年(1725年)圆明园兴修一新后,雍正皇帝经常在园中居住并办公。
图25《月曼清游图之八月琼台玩月》
清 绢本设色 纵37cm横31.8cm 北京故宫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玉露生凉,画家以工细流畅的线条和亮丽鲜活的色彩将嫔妃们描绘成身材修长、体态轻盈之貌,以界画表现亭台楼阁内,以细笔勾染皴点的花石。汉白玉栏杆的高台上和精美的长廊里,仕女们三五成群地结伴赏月游玩;明月高悬天际,洒下淡淡的清辉,笼罩着矮墙屋脊和清香流溢的桂树丛,画面十分静谧优美。
在技法上,此图所绘人物造型生动准确,笔致工细严谨,源于宋代院体画风。图中的楼台房室建筑则采用西洋焦点透视法绘成,根据图中透视线斜度的变化,可以准确地推求出灭点的具体位置,从而加强了平面画幅的立体、纵深效果,在有限的画面上扩展出无限的空间。
图25-1
此册深得乾隆皇帝的赞赏,帝于六年谕令皇宫“造办处”的优秀匠人,擅镶嵌技艺的常存,和擅牙雕工艺的陈祖章、陈观泉父子及顾彭年、萧汉振等,以陈枚的这本图册为画稿,用象牙、玉石等進行雕刻。匠人们精雕细琢,密切结合牙雕和镶嵌的技艺特点,令画面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图25-1)
图26《赏月》清 丁观鹏 轴 绢本设色 纵63.7公分 横32.7公分
画面上人物开脸晕染,用笔精微,衣裳处理,敷色华丽,重质感,同时兼顾传统线描技法,正符合清朝宫廷品味。宫廷仕女秋天赏月,四周遍植桂树点出时节。以界画法绘建筑物,圆攒尖顶亭子、卷棚廊子绘有彩画,人物布置于汉白玉须弥座月台上。画家在处理人物时,刻意安排出正面、侧面、背面的角度,强调仕女彼此之间的对应关系。
丁观鹏?雍正四年進入内廷,至乾隆三十五年在养心殿造办处任职画院御用画家。擅长道释人物,师法明末丁云鹏笔意,摹古绘画为当朝院画塑造了新风格。他亦受西法影响,向郎世宁学习透视画法及油画明暗设色法。
图27《汉宫秋月图》轴 清 袁耀 绢本设色纵129cm横61.3cm 北京故宫
袁江和袁耀父子的绘画艺术,从题材到绘画风格完全一脉相承。“汉宫秋月”是袁氏父子经常画的一个题材,内容以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为背景。王昭君是汉元帝时的宫女,貌美且有志气,远嫁匈奴和亲,匈奴与中原之间得以和平相处。此幅中殿宇宫门紧闭,月光似水,将庭院笼罩在一片苍茫的夜色中,淡淡的凄凉情调正符合王昭君即将远离故乡和亲人的离愁别绪,这使得原本精工华丽的楼阁也带上了一丝哀婉的色彩。
图28《紫檀边金桂月挂屏》长163cm,宽118.5cm 北京故宫
紫檀框雕夔龙纹,屏面蓝绒地,画面中用黄金制成山石、小草、桂树以及流云、明月等饰纹,满目金秋美景。屏面左上角有嵌金楷书乾隆“御制咏桂”诗一首:
金秋丽日霁光鲜,恰喜天香映寿筵。
应节芳姿标画格,一时佳兴属唫篇。
赓歌东壁西园合,风物南邦北塞连。
幽赏讵惟增韵事,更因丛桂忆招贤。
金挂屏精美典雅,制作精良,流行于乾隆时期,反映了这一时期锤錾工艺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