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1年12月01日】
*评议者案:我们今天的评议仍然是把近来审稿中发现的、必须及时告诉有关作者的问题告诉大家。
*所有作者都应该知道的内容:
(1) 投稿《正见诗苑》的作者,不管是初次投稿还是已经投稿多次的,如果你还没有读过《正见诗苑》投稿须知及建议,务必请读一遍(网上地址如下),并把自己投稿中不合要求的地方改正过来。正见文章: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10/5/23/66348.html
(2) 凡是不明白“句读”这个概念的作者,特别是要想学写词、曲的作者,请一定阅读下面的文章:【诗词常识】(二)句读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1/2/19858.html
(3) 对大法法理的讲解,我们最好以《转法轮》和其他经文为准,不提倡用弟子的诗歌专门做讲解法理的事。因为诗歌总是会对作者的表达有所限制,就可能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即使完全表达了作者的想法,也仍然是作者自己对法的理解,不具备法的力量。要让人了解大法,最好是让人自己去读《转法轮》或其他经文。因此,凡是用诗歌来讲解法理的,我们都没有登。用诗歌写自己学法、修炼的体会是没有问题的。至于一首诗是在讲法理还是在讲修炼体会,从理论上探讨起来还比较麻烦,但从诗歌的内涵和写法上,还是比较容易分别的。过去没有专门明确的讲过这个问题,现在讲了,希望大家写诗时注意就行了。
作者想他在10月16日、17日、26日寄来的、没有登载的三首诗:
10月16日初稿:
咏风筝
身轻御长风,体空越千峰。了断捆仙索,翩翩已无踪。
诗
字里有乾坤,意可达佛神。推敲编法网,乱鬼已惊魂。
笑江鬼
江鬼最可笑,画皮乱鬼跳。蹒跚又搀扶,天下几人晓?
10月17日再稿:
咏风筝
身轻驾长风,体空飞千峰。 了断捆仙索,翩翩瞬无踪。
笑江鬼
江鬼最可笑,画皮乱鬼闹。蹒跚又搀扶,演戏几人晓?
咏风筝
身轻驾长风,体空飞(越、跨)千峰。真相解绳索,层层往上冲。(悠悠飘无踪)
10月26日三稿:
咏风筝
身轻驾长风,一览众山峰。挣脱捆绳索,翩翩升仙宫。
折腾
江鬼最可笑,画皮乱鬼闹。蹒跚又搀扶,演戏几人晓?
诗
字里有乾坤,意可达佛神。法中悟正见,乱鬼已惊魂。
简评:这三首诗,难为作者寄了三次,其中第一首改就改了三次。我们把作者的原稿和各次修改稿按投寄时间分录于上。每次投寄,作者还有说明和讨论的附言。这里就不拟照录了,只是在下面的评议中顺便就作者的问题和讨论做简单的回复和解释。三首诗三投而未登,其原因,简而言之就是作者的修改总是局限在词语的选择上,间有整句的改动,于全诗的思路也无济于事。下面我们就对每一首诗及其修改稿,做一个简单的评议。第一首诗改了三次,有四个版本,但根本的问题一点也没有触及到。作者是要用风筝写咏物诗。那么风筝有甚么特点可以用来彰显甚么人的甚么品格、气质或业绩等值得我们向读者推荐的?作者似乎没有考虑或者没有考虑好。更深的原因是作者没有对风筝做很深刻的观察和思索,只是看过放风筝或自己放过风筝而已。作者在诗中写风筝的有两句:身轻御长风,体空越千峰(身轻驾长风,体空飞(越、跨)千峰;身轻驾长风,一览众山峰)。这两句(包括原稿和修改稿),就只是说风筝在风中可以飞的很高,似乎比山还高。“御、驾”在词义、内涵和读音上都没有很大区别。“越”字比“飞、跨”好些:“飞”字没有助词“过、上、向”等,无确切内涵;“跨”要用脚,形象上不合风筝。但总的说来,“越千峰”与放风筝的实际是不相符的:那就放到无限远处了。也与作者后来说的“层层往上冲”或者“翩翩升仙宫”不合。第三句是作者的关键句子,是第四句的桥梁,而第四句是作者要用风筝拟人的核心、结论。第三句:了断捆仙索(真相解绳索;挣脱捆绳索),无论原稿还是修改稿,作者都不是抓住风筝的一个显著特点,把它巧妙的递给第四句,让第四句演化出作者希望的结论来。而是生硬的、武断的给风筝戴上一顶仙人的帽子,赋予它一个想要挣脱风筝长线、获得自由的人格。这就不对了。而且这样写也违背情理:风筝能飞上去,是靠斗线的良好角度和长线拉住它而让有速度的风产生出的升力。岂不闻“象断了线的风筝”这个有名的比喻吗?风筝断了线就象人失了魂一样,不能把握自己,只会跌个粉身碎骨,还往甚么“仙宫”上飞啊!写咏物诗要使用大家都承认的物的特点,违背常理的假设肯定是不能被接受的。由于第三句这个桥过不去了,第四句这个目的地也就达不到了:“翩翩升仙宫”是无法实现了。但第四句的初稿或一改稿“翩翩已无踪”或“翩翩瞬无踪”却是说得通的,只不过是掉下去了,不是作者希望的飞上去了。第三句中作者把“绳”改为“索”是对的,因为全诗押平声韵,不押韵的第三句应该以仄声字收尾。
第二首“诗”: 字里有乾坤,意可达佛神。推敲编法网(法中悟正见),乱鬼已惊魂。只有第三句改了一次。前两句写得太泛,就没有特殊意义了:谁写的字都有这样的作用。后面的说法“推敲编法网,乱鬼已惊魂” 等于是前面两句的具体例子,没有前面两句也能成立。而且有了前面两句,就把“乱鬼”提高到“佛神”的地位上来了,反而成拙。再说,“鬼”就是人的“魂”,它还惊甚么“魂”呢?注意,师尊说“烂鬼”不是指人的魂。而作者是用的“乱鬼”。如果第三句改为“法中悟正见”就不一定是写文字了,也就和前两句完全没有关系了。
第三首“笑江鬼”(折腾) :江鬼最可笑,画皮乱鬼跳。蹒跚又搀扶,天下(演戏)几人晓? 我们不太明白作者写此诗的意图:是告诉读者们,江鬼在演戏吗?政治舞台上演戏的人太多,那不算稀奇。它演的甚么戏?为了甚么目的?作者却不说。那这首诗要起甚么作用,我们把握不好,也就不便登载。
在最后一稿的附言中,作者说“不分绝句,只考虑能表达完整意思就可以了”,否定了原来作者所说“今后练习绝句和律诗”的打算。我们认为这是很理智和实际的想法。从上述评议可以看出,作者目前的当务之急,不是学会运用字词的平仄,而是把自己的诗歌写得既合乎大法法理,又不悖常情和常识,让大法弟子和一般人都
能读懂、能接受。
作者平和在10月26日寄来的、没有登载的诗:善恶报
德可不仅指精神,特定空间白物纯。
黑色物质叫业力,黑白物质同时存。
人做好事积白物,吃苦受难福星照
人做坏事造黑业,上天公平善恶报。
人要没德形神灭,元神销毁全死绝。
修炼把德化成功,脱去人身做仙杰。
简评:这首诗没有登,主要是因为其内涵基本上是在讲解法理。关于这个问题,请参阅开篇必读的条款(3)。
作者甘霖在10月30日寄来的、没有登载的词:沁园春・赞神韵舞蹈《仙韵》
沁园春・赞神韵舞蹈《仙韵》
云海茫茫,一望无边,万马涌潮。
眺紫霞阊阖,白涛楼阙,金墀帝阁,绮琐青雕。
神邸安宁,仙家清净,一百瑶台云海飘。
洪声起,现悠悠笛管,杳杳琴箫。
垂髫,曼舞青霄。睇袂带飘飘挥彩绡。
遍仙宫帝所,神廊道观,云庭渺渺,阆苑潇潇。
舞若鸿?,翩如鸾凤,簪萼仙娥团舞箫。
蓬壶殿,赞福如瀚海,寿比O?A。
附: “垂髫,曼舞青霄。”依《白香词谱》如此,如不妥可另行处理。
简评:此词以作者对观看一个舞蹈节目的印象为素材,极尽想象、描写之能事,希望读者能分享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以此为目标来衡量,此词基本上是成功的。其没有登载,主要是在词汇的运用上有几个值得斟酌的地方。
第三行第三句中数词“一百”欠妥。“瑶台”这里泛指仙境,因此不宜加任何数词;如果回到其本义上去,则“瑶台”只有一个,亦不可言“一百”。下片第三行首句“舞若鸿□”是从“翩若惊鸿”化来,但这样的化用不好。有的比喻,可以通过推理、模仿而化用,但有的比喻比较特殊和固定,一化用就给人不对味的感觉(“惊鸿”的形象比较具体,而“?”“舞”就比较抽象)。而且下一句“翩如鸾凤”,在内涵上就基本重复了(注意“?”和“凤”同类)。如再考虑到这两句是对仗句,则显然是犯了“合掌”之忌了。全词末两句“福如瀚海,寿比O?A”显然是化用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情况和“舞若鸿?”类似。而且请作者注意,“瀚海”一词在明代之前有“海”或者大湖之类的含义,明代后就专指“沙漠”了。因此“福如瀚海”也不妥。
至于下片首句,作者写成“垂髫,曼舞青霄”,并注明“依《白香词谱》如此”,也是误解了。白谱虽然在第二字后面加了“叶”,标明是一个句内短韵,但不是断句,因此不能加逗号(注意:现代汉语的“逗号”和“句号”都是古人说的“句”;古人说的“逗”或“读”只是句内停顿,没有标点符号)。这种句内短韵,切不可太加注意:第二字碰巧入韵了,那就押了;没有入韵,也不在乎,更不能改变自己句子的内涵去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