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翔龙


【正见网2012年01月06日】

夏历中一年的最后一天是腊月三十,叫“岁除”,这天夜里叫除夕,除是除旧布新,迎接新一年的正月初一。

一年的最后一天为什么要除,除什么?原来古人在这一年的最后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 “除夕”节令便由此而生。后来人们用爆竹代替了击鼓,所以王安石在《元日》诗中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还有一说,放爆竹是为了驱年。说上古时期存在一种猛兽称为“年”,这凶猛的年会从昆虫到动物什么都吃,每天换一种口味,而每年的最后一天就会吃人,所以古人会在这一天都躲起来,叫过年关。后来人们发现“年”怕火竹,人们点燃山竹后发出爆响便会赶跑“年”,于是人们留下了每到除夕就点长明灯、放爆竹的传统,所以现在人们把除夕又叫作过年。

除了放爆竹外,人们还要清扫房屋、挂桃符、换门神等,在《梦粱录》卷六中记载:“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间,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尴,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租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

为什么要挂“桃符”呢?

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上有一只金鸡。每当金鸡报晓时,夜晚外出的鬼魂必赶回鬼域。这鬼域的大门便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叫神荼、郁垒神人。神荼、郁垒发现有鬼魂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就会立即将其捉住,然后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喂虎。由于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所以人们便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或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这种桃木板被叫做“桃符”,现在不怕鬼的人就用春联代替了“桃符”。

挂的门神最开始人们是用神荼、郁垒二将,在唐朝后,又添加了秦叔宝和尉迟恭。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连续数天梦中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夜里便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后来唐太宗看到两位将军每夜执勤非常辛苦,便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样也镇住了鬼魅,从此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此外,古时各家还要置天地桌,天地桌是一种摆在屋中或院中的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为接神专设的桌子。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置天地桌,因为平时对神佛供奉较少,所以在年终岁尽时之时会对神佛進行特别的供奉一次。为什么要置天地桌呢?因为,这除夕夜是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便要在此时有接神的习俗。这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受祀的偶像大都是临时性的,有:称作“百分”的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会在接神仪式中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或上元节时才焚烧。

由于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宫回报,等到除夕子时后又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为天上诸神引路来到人间,所以各家要在厨房换上新灶灯并在灶龛前燃香,然后由全家中的最长者在天地桌前主持接神的仪式。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于是接那种神要预先查好“宪书”, 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相关方位接不同的神。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有:“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等待香尽时再叩首,最后再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点燃松枝、芝麻秸等物,所以在“子正”接神之时普天之下会鞭炮齐鸣。

如今,除夕人们虽继承了古时合家团聚通宵不眠的熬年守岁、点燃俗称“光年”的长明灯的传统,一家老少却是在家中以吃喝和玩乐的形式守岁,人们在吃完年饭后长辈会给小辈发 “压岁钱”,然后是贴上春联和门神、关上大门,在家包饺子、做年糕,由于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皆取迎新年发财吉祥的好兆头。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直到第二天初一的早上才能打开大门“迎接财神”。

在除夕的最后一刻,人们还会“踩岁”、“听钟”。 “踩岁”就是在新旧交替之时,人们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把自家的院子里铺上芝麻秸由全家人都去踩,取长命百岁的意义。“听钟”则是用钟声送走旧年迎来新年。最有名的钟声当属苏州寒山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朝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一诗让寒山寺的钟声出了名,每年的365日,日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民间称为“分夜钟”的洪响,所以苏州人在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钟声响起爆竹齐鸣。

随后,人们开始用各种形式展开了过大年活动。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历史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