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1年03月23日】
灵渠,位于广西兴安县境内,全长34公里。公元前214年灵渠建成,沟通了湘江与漓江,连结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灵渠的建成,保证了秦始皇南征粮草的供应,促成了统一中国的大 业。
顺中国统一之天势,灵渠应运而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向岭南用兵 (今广东、广西一带) ,派监郡御史禄开凿灵渠运粮。湘江和漓江本是两条大体平行的河流。 它们之间相隔仅有大约三公里。湘江和漓江的地理位置,似乎是神的布局。古代工匠们选择了湘、漓分水岭最低最窄的地方, 劈开太史庙山,修筑了灵渠,把湘江引入了漓江。人们选址,开凿和建筑只是顺天意而行的一步棋。
古人言:“治水之巧妙,莫如灵渠者”。灵渠整个工程由铧咀、大小天平(分水坝)、南北渠、秦堤、泄水天平(泄水坝)、陡门(船阐)等部分组成。
修建在湘江中的铧咀和大小天平石堤构成“人”字形,铧咀用巨石垒砌而成,高约6米,长 70余米,宽20余米,形如犁铧。和铧咀相连的大小天平石堤,既是拦河堤,也是泻水堤。铧咀将湘江上游河水分流,三分经南渠流入漓江,七分经北渠汇入湘江。
南渠从东向西流经兴安县城,全长30多公里。北渠长约4公里。为了调节水位,以利航行,在30多公里的南渠上设有陡门36个,泄水天平2个,水大时可通过泄水天平把水排入湘江故道,防止泛滥成灾;
由于灵渠要穿越丘陵地带,坡度大,水流急,不利于行船,所以古人将灵渠修得弯弯曲曲,以延伸流程,使水流平缓;而且,由于漓江水位低于湘江水位,由南北上的船只能逆流而上,非常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就每隔一段修一“斗门”用来提高水位,利于船只航行。
灵渠完全是人工建造的,可是它的每一个设计与建筑都符合了河流本身的规律。每一个物质都是一个生命,运河也不例外。当人们顺天意而行时,就可以透过这层空间而看到另一层空间。在另一层空间里,运河的形成和形式都一目了然。所以,灵渠自然处处透着神韵。
2200年来灵渠静静荡漾,完成了助统一中国的使命,仍旧行进在岭南的崇山峻岭中,带给人们交通的便利,灌溉着万亩农田。这是任何一个现代水利工程无法比拟的。现代人有的是现代科学的思维和技术,失去的是古人崇高的道德和人类本来具有的顺天意而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