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盈的传说

大法弟子


【正见网2013年01月23日】

传说中,在浩瀚的苍宇中,有一层很高的天,那里有座庄严雄伟的戒盈宫。而这一天的主宰便是戒盈王。一次,诸天聚会,众神欢聚,天庭祥瑞霭光四溢,五彩祥云绕飞不绝。这时,戒盈王无意中看到天意,于是趁众神毫无意料之时,放出了自己的罕见宝物天茫。而正在莲池边欣赏莲花的月神,陡然看到天茫,竟一时不知所措,瞬间仿佛停止了神意,待回过神来,月神匆忙急走,竟然绕着莲池跑了几圈。

月神看无法摆脱天茫的追赶,一路径直奔向大殿。月神的宝相非常庄严殊胜,却因着天茫的缘故,神意慌张不知如何是好。“年长”的众神一眼识破了戒盈王的神器,挥手便收了起来。月神这时才停止了慌乱,只是蹊跷不知何故。戒盈王心有感应,走到大殿,恭敬的对月神和众神解释了他刚才看到的天意,圣主下世,诸天同向。世间人道,需要奠基。

月神围着莲池奔走的一幕,正巧被地上一位修道的人慧眼洞穿,不觉会心微笑戒盈王的风趣,感叹世间造化的不易。天庭那一幕的演绎,便为后世留下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文化内涵。

戒盈王是想以此,来启示后人:身在迷蒙世俗,一个人在各种痛苦和艰险中,是否能够让自己的心达到满盘丰盈?当明月退去圆润的光环,呈现缺像时,你是否又学会了戒掉盈心,虚怀若谷?

时光流逝,辗转唐朝。一天唐王李世民上朝议政时,无意中凝神之间,看到文武百官的言谈举止,露出的骄奢和轻狂,唐王顿时心里一惊,六神不安。

唐王思虑,上古圣贤教诲:对待黎民社稷,要兢兢业业,诚惶诚恐,不能有贪天之功,倨傲之心,懈怠之意。而眼下群臣轻狂无惧,以自我大,以天下轻,长此下去,德行再好也会逐渐脱离善道。尽管现在仓廪丰满,人的贪心却没有满足,衣衫锦绣,饱食终日却只思淫欲,历朝的战争不都是因此而起吗?

唐王思虑间,一股王道正气直冲云霄,撼动天庭。戒盈王看到那股冲天的巍巍正气,直叹圣主下凡济世救人,殷殷心血满为苍生,思思计量满为大宇。即使唐王入睡后,盘踞在皇宫的护法青龙,紧跟风尘仆仆的圣主一路大道通天而去,巡视天庭各方。

戒盈王毕恭毕敬的邀请圣主屈尊戒盈宫一游。圣王看到戒盈宫的景致,奇异琼香分外缭绕,万般瑞霭尽洒缤纷。凤翥鸾翔形神缥缈,玉萼金花浮沉影飘。看到此番景象,圣王不禁心旷神怡,自心叹道:要是世间的臣子,心中都有这么一座戒盈宫,那该能广纳多少众生!

戒盈王见圣主深谋远虑千秋大事,于是跪拜圣主,双手把戒盈宫的镇宫之宝戒盈神器送给了太宗,以助圣主济世救人时尽一份微薄之力。

这是一段有关戒盈的传说。在中国早期的历史文化中,就有卮器(即宥卮,一种器皿),该器的奇异之处,满即倾,空则仰。昔日,孔子前往鲁桓公的宗庙,见到这一器皿时,为其弟子讲述戒盈的道理。在《尚书·大禹谟》有这样一段话:“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于是,人们会在很多的古典文学中常常看到“谦受益,满招损”这样的说法。曾国藩也曾自诫说:“天地间唯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裕,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无论所指未必果当,即使一一切当,已为天道所不许。”“大抵人道害盈,鬼神福谦,傲者内恃其才,外溢其气,其心已不固矣。”

纵横历史文化,看看华夏民族自久远以来演绎的人文之道,皆在秉承谦和谦下谦逊的美誉,影响中国历史五千年文明,孕育出华夏民族显著的性格特征。或许,很多人都会有功成名就的时日,如果只在意头上那顶显耀的光环,就会妨碍内心容量的提升与扩充。一个人的心态如果能时时像水一样,在包容善化世间万物时,却又不与万物争论高低,秉持这样的谦德,人生会有另一番开阔天空的明净和高远。

注:这篇文章写作的背景,是源于有段时间,我总是沉浸在回顾昔日的正法过程中所作的成绩,那一念使我无法静心凝神的做事。所以就想写一篇鼓励自己,连续写了两篇底稿,但都在发正念后撕掉了。觉的大法开启的内涵,我并没有清晰的表达出来,而是陷入了传统文化的抵触和纠葛中。于是静心学法,持续发正念,在一天的夜里忽然明白了,大法开启的智慧和内涵,怎么能硬往传统的文化和故事中套呢?传统文化只是为了奠定人认识法的基础,大法开启的都是全新的崭新的,再放入任何过去的传统,即使正统中,也是不合适宜的,因为开启的思想,是为丰盈修者的智慧,帮助理解法理,可不是让修者对人的传统文化产生执着的,是为了证实法,不是为了证实人的传统。人的传统文化或者典故只能作为辅助。开启的新思想,是要全面用于证实法的。所以这方面的认识也得到了纠正,想要表达的内涵和意义于是一写而就。那段故事,也是因为大法的开启,才想到的,其实是很风趣的一段故事。写完后,才发现,我在修炼中才上一年级,好像修炼刚入门的样子,自己好渺小。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