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同仇敌忾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13年08月02日】

【原文】

1﹒“同仇”:《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1)。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2)。

【注解】

(1) 同袍:共穿一件战袍。表示与民同欲。
(2) 同仇:一起对付仇敌。表示与民同怨。

2﹒“敌忾”:《左传.文公四年》

卫宁武子来聘(1),公与之宴,为赋〈湛露〉及〈彤弓〉。不辞,又不荅赋。使行人私焉。对曰:“臣以为肄业(2)及之也。昔诸侯朝正于王,王宴乐之,于是乎赋〈湛露〉,则天子当阳,诸侯用命也。诸侯敌王所忾(3)而献其功,王于是乎赐之彤(4)弓一,彤矢百,玈弓矢千,以觉报宴(5)。今陪臣来继旧好,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

【注解】

(1) 聘:访问。
(2) 肄业:此指练习。古人书所学之文字于方版谓之业,师授生曰授业,生受之于师曰受业,习之曰肄业。
(3) 敌王所忾:诸侯们一起抵御天子痛恨的人。忾,音慨,愤恨。
(4) 彤:音同,刺红色。
(5) 以觉报宴:为表彰功劳而以宴乐酬赏。

【故事阐述】

“同仇敌忾”是由“同仇”及“敌忾”二语组合而成。“同仇”系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内容为∶谁说我没有军衣?与你共同穿战袍。国家调兵去打仗,整理好我们的戈矛,与你共同去杀敌。此段诗中描述了战士们慷慨赴战的气慨,及战士间的友好情谊,从穿衣、杀敌大家都愿意患难与共。

“敌忾”则出自《左传.文公四年》,据载,春秋时代卫国宁武子到鲁国访问,文公设宴款待他,席间文公命乐工们演奏〈湛露〉及〈彤弓〉两首诗歌。宁武子没有辞谢,也没有赋诗应和,依当时的外交礼节,是很失礼的行为。于是,文公派管理礼宾事务的官员私下探问。

宁武子说∶“我以为那两首诗是乐工们为了练习而演奏的,从前诸侯正月到京师向天子朝贺,天子设宴奏乐,此时赋〈湛露〉这首诗,就表示诸侯愿意共同抵御天子所痛恨的人,为天子效命。天子因此赐给他们红色的弓一把,红色的箭一百枝,黑色的弓十把和箭一千枝,用以彰显他们的功劳,并设宴乐酬赏。现在我只是奉命来继续两国的友好关系,承蒙君王赐宴,岂敢触犯大礼来自取罪过呢?”

后来,这两个典源被合用为“同仇敌忾”这句成语,用来指全体抱着愤恨的心,齐心抵抗敌人。

【讨论】

(1) 春秋时代卫国宁武子到哪个国家访问?文公设宴款待他,席间文公命乐工们演奏哪两首诗歌?有什么含意?
(2) 宁武子为什么没有辞谢,也没有赋诗应和?

【造句练习】

例:为打赢这场商业侵权官司,公司同仁同仇敌忾,协力收集对手违法证据。
例:面对这场不公平的球赛,队员同仇敌忾,发誓以球技取得胜利。

【相似成语】

戮力同心

【课后时间】

请在下面成语中挑出错字,并写上正确的字。

◎( )光茫万丈
◎( )裨官野史
◎( )伤风败俗
◎( )俯拾即事

参考答案∶

光芒万丈、稗官野史、丧风败俗、俯拾即是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