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3年05月16日】
个人的堕落、无精打采、无所事事,或人类的精神道德堕落的原因是什么?概括而言,就是人远离神佛、失德、缺德所致。而更具体的解释呢?苏格拉底说,知识即美德。现代新人文主义代表欧文 ·白璧德在剖析浪漫主义思潮时,提出懒惰会导致人类的堕落和各种破坏及暴力等。结合个人的一些体验,笔者的理解是,无知和懒惰共同导致了人的精神萎靡和道德堕落,而无知是问题的根源。
笔者发现,最初各种词汇的含义都比较单一,道德色彩都是单向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赋予各种词汇各种含义,本来的一个正面的词语会向中性词和负面词的方向演变,词汇的含义趋于复杂和混乱。比如信仰最初仅指对神佛的信仰,而如今竟可以指对物质、技术、科学甚至政治理念的信仰,再如对悟性好的理解,最初指修炼者在修炼过程中对师父所讲之法的理解,而现在竟然指人对上级领导指示的理解好甚至有老于世故、投机取巧之意。笔者认为这样的发展就是对原初词义的曲解和变异。
同样,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知识和精進(努力)的理解也逐渐宽泛化,远离其最纯粹的内涵。在苏格拉底说出“知识即美德”的时代背景下,知识是指非常纯粹的真理,与人的内在生命有直接联系的道理,正因为如此,他才通过不断追问和辩论来探求真正的知识,去除那些似是而非的伪知识。就像孔子当时所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孔子所言真正之学应该关注人的本真生命,而非外物如辩论、功名利禄等。这里的知识就非常纯正,直接关注人的终极命运,可以直接指导人的处世行为。《大学》指出大学之道在明德,提出了本末终始的命题,具体而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笔者认为,关于修身之理才是真知真理,相比而言,其他诸如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知识都是细枝末节。这便是笔者对知识或真知的理解,即直接关注于人的生命归宿,回答关于人的命运的终极问题。
这样看来,无论人类的科学或技术如何发达,它们所关注的终究都是外物,都不能解决人类的真正终极疑惑,各门学科的专家无论学识多么渊博,其理论多么高深,经验多么丰富,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依然是无知的。因为他们最多回答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问题,而有些学科甚至连这些问题都难以解决,只是提供一些非常使用的技术而已,供人享受。而对物质技术或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钻研再深,也无法深入到修身的层面,因为修身才是本或本质的,想通过表面现象探求本质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认为透过现象看本质也不过是人的错觉而已,只有通过本质理解或获得本质才合乎因果关系,因为两者是不同层次的东西。
而人类的道德堕落或个人精神萎靡本质上是人本身的问题,不是人之外的问题,不是物质技术层面的问题。在技术层面需要技术规律的指导,而在人命运或精神道德层面相应地就需要关于人本身的真理真知的引导。但现代科学无论发展的多么庞杂,多么丰富,多么专业,永远无法触及到另一层面的问题。也就是说人在关于人本身的问题上的知识是非常匮乏的,这就导致了人的无知,导致人们不知道正确的行为是什么,或怎样的行为符合人的标准或更大环境如宇宙的规律。
其实传统的宗教信仰也在为人类提供真知,但人能否接受还是另一个问题 ,要接受一种教导,因为他本身就是关于人的道德思想的问题,所以必须要求人有纯洁的思想或开阔的思维。而如今的科学思潮,导致技术先进,直接迷惑了人类,人们几乎为之狂欢,以至于人们的思维倾向于物质化、固执化、现实化、日渐狭隘。这便导致人们无法接受传统信仰的教导。在这方面,除此之外,真理还有其他来源吗?在无知的情况下,人们眼前所见只是物质世界,脑中所想的也是物质利益(即便是为人民服务也是外在的、物质的和感觉的),所以人们一直受着这种感觉的引导,至于引向何方,人是难以辨别的。但人在无善念的时候,他就会心怀恶念,而不会保持所谓的不善不恶。就象物质世界的物质,在人不用心保管保养的情况下,它就会逐渐腐朽腐烂,而不会保持原状不变。
但白璧德在研究现代运动的过程中,他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知识即美德”是有疑问的,因为在人们拥有丰富的知识的情况下,他依然会行凶作恶,堕落散漫,因此他提出,人仅仅拥有知识还不够,他借用佛教的一个词汇──精進(中文译本为“努力”,笔者认为翻译为精進更符合佛教所指),认为人还要精進,或称需要道德努力、需要克制。同时认为现代宗教所提出的“为人民服务”是对原始宗教的严重曲解,背离了原始宗教所提倡的向心、克制的要求,以至现代宗教信仰者走向向外求的偏路上,他们希望通过物质或世俗工作、或为人民的扩张式的服务来满足上帝的要求。
其实白璧德所理解的知识已经偏离了它最原始的含义,把知识理解为包括形而上学及一切形而下学的一切规则、规律、观念、观点等。如果按此观点理解,“知识即美德”当然是有问题的,这样说“无知即美德”也不一定就错了(他显然反对后者)。但他所提出的精進要素是非常重要的,并且精進是与知识有密切关系的,并且也只有在有知的前提才谈得上精进,而无知便不知道如何精进,但不排除已经知道真理而不践行真理的情况,这就是精进的问题,因为精进就意味着付出,需要努力,需要吃苦,需要忍辱负重,而人们通常偏爱享受。
不精进或懒惰的一个表现是,人们不愿或不敢做出应该由自己做出的选择,喜欢与比自己差的人比,喜欢看大众倾向或大势所趋,或以安于现状为托辞。特别是如今,人们总惯于投机取巧,希望以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多的收获,尽量避免承担责任,追求放纵性的幸福和快乐。其实这个时候人的精神状态已经趋于无知了。那么,人们最初的知识可能就不是真知。因为真知者必然要明白自己的懒惰或不精进意味着什么,接着会有什么后果等着自己,投机取巧意味着什么,自己得到了什么而又失去了什么,哪个更有价值等等。而人在懒惰的时候已经不知道或不能清楚的感知到真实的后果了,已经远离了真知真理了。所以懒惰的原因是无知,而懒惰也可能导致真知从自身消失。
可以说无知才是根源问题,真理才是解决堕落萎靡的根本途径。那么如何摆脱无知呢?再者,除了直接接近真理之外,还有其它摆脱无知的途径吗?我想是没有的。但人们接触或接近真理之后,并不能立刻获得真理。因为自己根基、德性及缘分等的缘故,人们可能已经没有资格直接感知或看到真理了,所以信才显得如此之重要。人们依托对神佛或真理的信仰,接近真理,获得真理,摆脱无知,保持精进,拒绝邪恶,远离堕落,最终身心得到升华。
以上是笔者再次阅读《转法轮》一些内容后的些许感想,希望与诸位分享,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