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太守蒲鞭责民,心中仍有不忍(共六文)

秦自省


【正见网2014年07月10日】

一、置办田宅留子孙,只会害了他们!

唐朝的张嘉贞,历任秦州、梁州二地的都督(都督: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行政措施一直非常严厉。有人告发他造反,皇帝派人去考察,并没有那么回事,便下令将诬告者办罪。张嘉贞却反而说:“这样做不妥,只怕堵住了进言劝谏的渠道,此后再没人敢说话了。还是算了吧。”

皇帝认为他不但忠心,而且也大度宽容,就把他提拔为宰相。

张嘉贞虽然出身显赫,却非常淡漠钱财,从不置办田地房舍。有人劝他为后代子孙,考虑考虑。张嘉贞回答说:“近代以来,不少当官的人,都想着置办田宅,留与子孙,殊不知这恰恰只会害了他们!我才不做这样的蠢事呢。”

他教育儿孙,要爱劳动、爱读书、爱百姓。后来,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当上了副宰相。当时的人们,都称赞他治家有方,送他家一个雅号,叫“三相张家”。

唐玄宗下令将诬告者办罪,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张嘉贞却怕堵住进言劝谏的路,阻止皇帝这样做。他的忠心和气量,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至于他不肯置办田宅,这就跟历史上流芳百世的孔明先生一样吧!

二、武则天有个爱惜正直老臣的优点

唐朝的狄仁杰,能够在朝廷上据理力争,当面劝谏皇帝,政见正确,有理有据。唐高宗常常对他的意见很赞许。

后来,武则天篡权后,虽专政独断,但也每每折服于狄仁杰的精辟见解,听从狄仁杰的劝谏。

有一回,武后对他说:“你在汝南有很好的政绩,但我耳朵边,却不时有舌头,在背后诬告你,你想知道那都是谁的舌头吗?”

狄仁杰从容地回答说:“只要皇上认为我没有错,我就深感幸运了。至于那些无中生有的小人,我不想知道他们的名字。”

每次晋见,武后总要阻止他下拜,并发自内心地对他说:“每次见你下拜,我也感到身子疼了起来。”等到狄仁杰死了,武后哀伤地哭着对人说:“自仁杰去后,朝廷就显得空空荡荡了。老天啊,为什么这么早就把我的元老,给收回去了呀?”

三、蔡廷玉的铿锵回答

唐朝的蔡廷玉,是昌平人。唐德宗时,幽州节度使(节度使:唐朝在重要地方设置的总管数州军事的长官)朱泚,图谋造反。

蔡廷玉当时正在朱泚的手下做幕僚,不肯跟着造反,就被朱泚关进了监牢,一年多才把他放出来。朱泚问他:“你现在该改悔了吧?”

蔡廷玉回答说:“我如果是劝你造反的,那现在当然应该改悔。而我是劝你要忠义的,我有什么好改悔的?”

朱泚又把他幽禁起来,问他:“现在你能反省自己的过错不?不反省就把你处死。”蔡廷玉却仍然铿锵有力地回答说:“你不杀我,你会留下好名声;今日你杀掉我,是我会留下好名声。”

结果,朱泚杀他也不是,不杀他也不是,始终没法让他屈服。只好还象从前一样对待他。

四、郭氏是一位品德齐全的人

明朝有个妇女叫郭氏,她从小就熟读经史百家等书籍,还把古今的名人名言,抄写粘贴在书桌上,日夜诵读,来激励自己。嫁到夫家后,她天天陪夫君读书到深夜。后来,她儿子做了一名管财物的官,郭氏就抄了几首诗,送给儿子,诗里说:“儿啊,愿你做官奉公又廉明,胜过古代老莱子的为人;追逐名利的人生,就像秋天孤零的树叶;而清廉的人,却永远在历史中留下芳芬!”

不仅这样,因为郭氏幼年,曾经跟随她父亲出入朝廷,那些官员甚至当朝宰相,她都认识,她就把他们廉明的事,全部写下来激励子孙,还经常把那些故事,反复讲解、诵读给子孙们听。子孙们自小就受到感染。果然,他们个个长大后,都成了廉洁的人。

郭氏在家,总能细心照顾公公,与小姑子的关系也很融洽,对所有人都友爱和善,她算是孝悌、廉洁,全都齐全了。

五、一位好老师!一位好学生!还有一位好师娘!

明朝的李廷机,做官告老还乡,将死之前,家里只剩下四十四两银子。他对妻子林氏说:“用二十两银子去买棺材,二十两办理丧事。”

当时他有个学生,恰好在当地做着太守,知道了这个事,就给林氏送来了两副棺材,一副上等的,一副差一点的,叫林氏选一副。

林氏说:“人死是没办法的事。但我家门风,从太师爷起,就一直保持谨慎严明,不肯要别人哪怕一丁点儿东西。你的老师,你也不是不知道,他是肯定不会接受的。”如此推辞了三四次,终于不肯收受。

最后那学生(太守)说:“从前孔子的弟子颜渊死了,整个孔门的人都厚葬他,连一贯推崇简明的孔子,也不能禁止。我现在在此地做着地方官,难道我的老师,竟然还被草草薄葬?”听了这一席话,林氏才勉强拿了那副次点的棺木,把丈夫葬了。

古人评论说:林氏夫妇一生清苦,并能始终如一地保持节操,实在是一对贤明的夫妻。其实那些能在历史中留下芬芳的人,之所以出名,不是靠富贵,靠的是他们的品行。当然,文中的那个学生,如此尊师,也确实算得上不错了。

六、太守蒲鞭责民,心中仍有不忍

汉朝时候,有个人叫刘宽,他温文尔雅,又心胸宽广,别人犯了错误,他一般都能宽恕。

有一次,有个人丢了一头牛,却一口咬定:刘宽坐的车,套着拉车的就是他家的牛!刘宽也不跟他争,说是他的,就给了他,自己下车来慢慢走路回了家。

后来,那个人又找回了自己的牛,羞愧得不得了,把牛还给刘宽时,难过地说:“我没有什么面目,来见长者您啊!看我前回那样,您要怎么处置我,都不为过。”

刘宽笑眯眯地说:“牛长得像嘛,容易认错,也是可以理解的。你现在已经把牛送回给我了,我又何必要惩罚你呢?”

刘宽一共做了三个地方的太守,每逢下属或老百姓犯了过错,他只是拿蒲草做的鞭子,象征性地抽打他们。太守蒲鞭责民,心中仍有不忍。

痛实不痛,但所有犯错的人,都感到了耻辱,再也没有谁会重犯过错了。

每次得了功劳,刘宽总是把它归结到下边人的努力;而下属要是有了过错,他总是先检讨自己。他很关心民众的生活,见到老人,就跟他们说说农田里的事;见到少年人,就教育他们要孝顺。

曾经有个人,想试试刘宽的品德到底有多真,暗中叫一个奴婢,端着一碗汤,故意撞到刘宽身上。刘宽的朝服被弄脏了,但他一点也不介意,而是反过来关切地问奴婢:“烫着了没有?你的手怎么样?”那个试刘宽品德的人,非常感动,从此也受到他的感化,变得宽厚仁慈起来。

(以上均据蔡振绅《八德须知》)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