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听取贤士意见,才会有好政策(共七文)

秦如初


【正见网2014年06月23日】

一、 听取贤士意见,才会有好政策,才会得民心

庆历六年(纪元1046年),三司使王拱辰,又建议把河北两州的盐产,全部由官府专营,以便专享其利。

都转运使鱼周询,认为不可以,并且向朝廷说:“商人贩盐,所经过的州县,官吏勾结做弊,所征盐税不及十分之二三分。请命令各州县按十分收税,任凭商人去卖盐的州和军,一块交纳税钱。这样,一年可得缗钱七十多万缗。”三司向皇帝上奏,要采纳这种办法。宋仁宗说:“使人突然间吃起贵盐来,这哪里是我的意图呢?”

于是三司新拟定的禁盐法令,就未颁布下去。

张方平见到皇帝,询问说:“河北又再次官卖食盐,为什么呀?’’皇帝说:‘‘刚开始议论立法,并不是再行官卖。”张方平说:“周世宗时,官卖河北食盐,犯法的人,常常处死。当周世宗北伐的时候,河北的父老百姓们挡道哭诉,愿把盐税均摊到夏秋征收的赋税中去,从而放开禁令,周世宗允许了他们,这就是今天的两税钱。如今的做法,岂不就是再行官营的老办法吗?况且,目前还没实行官营,契丹就偷贩私盐没完没了,如果官营起来,盐就要涨价,契丹贩来的盐,卖得就多,这样就会积怨于民,而使契丹大获好处啊。契丹的盐,入境得越多,如不动用武力去制止,就别想禁绝,边境上战事一开打,我们所得的盐利,能够补偿上用兵的开销吗?”

张方平这样一讲,皇帝才完全醒悟了,于是说:“告诉宰相:立即停止对食盐官营的打算。”

张方平这时又说:“打算官营盐法的布告,虽然还没有发下去,可是下面的百姓们,家家都知道了。应当用皇帝的手诏,直接宣布免除这种办法,不可以让命令出自臣下之手。”

皇帝又接受了这个好意见,大喜,立刻密写手诏,下达命令,交张方平去办。河朔的父老百姓得知,相互跟随着,去拜迎圣旨,在澶州办了七天佛老会法会,以此来报答皇帝的恩德;并且在北京,把诏书的文字,刻在碑石上。以后,父老百姓,从诏书碑下经过时,都会自动的跪拜流涕,感谢皇上的济民之恩。

皇上知道后,感慨的说:“我听取了贤士的意见,才制定出好政策;有了好政策,才会得民心啊!”
(《宋史•食货志》)

二、宗泽抗金驱敌

王策,原是辽国的一个头领,后来成为金将,活跃在黄河流域的战场上。

宗泽在一次战役中,活捉了王策,带回营内,亲自为他松绑,并让他坐在厅堂上,对他说:“契丹本来与大宋,是兄弟之国,如今金国将我徽、钦二帝掠去污辱,又消灭了辽国,按道义我们应当同心合谋,报仇雪恨。”王策感动得流下泪来,表示愿意为抗金斗争,贡献生命。

宗泽乘机向他打探金军的虚实,全部掌握了具体详情,于是就决定进行大规模的抗金行动。宗泽召集各路将领,对他们说:“你们都有忠义报国之心,应当齐心协力,去消灭敌人,尽早迎二帝回宋,以立大功。”说罢凄然泪下,众将也都被这番话,感动得流下眼泪,表示愿意听从宗泽的指挥。

于是,宗泽指挥众将士,奋勇杀敌。金兵吃了败仗,全部撤退,向北方逃跑了。

(《宋史•宗泽传》)

三、皇帝检讨,自罚酒喝

宋太祖赵匡胤,倒了一杯酒,赐给刘鋹。

刘鋹怀疑酒中,下有毒药,捧着杯子,哭泣着说:“我犯的罪,是不赦的。陛下既然不以死罪对待我,我愿意做一名大梁的平民百姓,亲眼看看太平盛世。我不敢饮下这杯酒。”

太祖笑着对他说:“我把自己的一颗赤诚之心,放到别人的胸膛里。我怎么会这样做呢?我是平日推示诚心不够,使人有疑!现在我自罚一杯。”

说罢,太祖立即拿过刚才给刘鋹倒的酒,自己喝了下去。然后,再另外倒了一杯酒,赐给他。

(《宋史•太祖本纪》)

四、有志不在年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他家世代致力农事。父亲岳和,常能节省下自己的食物,来救济饥饿的人。

有人在耕种时,侵占了他空的田地,岳和便把这块田地,割让给他;有人赊欠了他家的钱财,岳和也不前去索讨。

岳飞出生的时候,有只像天鹅似的大鸟,在他家屋顶上飞鸣,因此用“飞”字命名。

岳飞尚未满月时,黄河在内黄地段决口,洪水汹涌而至,母亲姚氏,怀抱着岳飞,坐在一只空瓮中,幸亏波涛将他们母子冲上岸边,才幸免灭顶之灾。人们对此感到惊异。

岳飞年轻时,就很有志气节操,稳重宽厚,寡言少语,家境贫寒,而学习勤勉,特别喜欢读《左氏春秋》、《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等书籍。岳飞天生有气力,不到二十岁时,就能挽三百斤的硬弓,八石重的强弩。他向周同(人名)学习射技,把周同的本领,全部学到了手,并能够左右开弓放箭。周同逝世后,每逢初一和十五,岳飞就到老师(周同)墓前祭奠。

岳和认为儿子很重恩义,就对他说:“你如被当今社会所用,大概是能为国家、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吧!(原文是:“汝为时用,其殉国死义乎!”)
(《宋史•岳飞传》)

五、办案人请罪犯吃饭

有个以采桑为生的人,强盗要抢他的桑叶,没有得逞。就自己砍伤了手臂,反过来诬告桑主要杀他。桑主被关押了很久,也没有查明。

钱惟济是办理此案的人,他从狱中提出强盗,请他饭吃。从旁仔细观察,发现这个人用左手拿羹匙和筷子。

钱惟济说:“用右手砍人时,上重下轻,现在你的创伤,下边特别重,正是你用左手,砍伤了你的右臂,你这是自伤诬人之罪!’’

强盗这才供认服罪了。
(《宋史•吴越钱氏世家》)

六、吕蒙正不愿献媚皇帝,三烫荐贤才

有一次,宋太宗打算派人出使辽国,指示政事堂:挑选可以担当出使任务的人才。

政事堂的主事人吕蒙正,退朝后,拟了一个名单,递呈了上去,宋太宗不同意。

过了几天,宋太宗一连三次,问起使者人选的事,吕蒙正也接连三次以原先拟定的那个人名,来回答。

皇上说:“你为什么这样固执啊?”

吕蒙正 说:“我并不固执,大概是皇上不够信任罢了。”接着,又坚持说:“我推荐的那个人,可以担任使节,别人都比不上他。我不愿献媚和无原则地迎合皇上的意思,因此而危害国家大事。”

同朝的官员,听他如此对皇上讲话,都替他惶恐喘息,不知所措。

宋太宗退朝后,对身边的侍臣说:“吕蒙正很正直,有胆量。我不如他!”

不久,皇上终于任用吕蒙正推荐的人,做使节。后来的事实证明:其人果然十分称职。

(《宋史•吕蒙正传》)

七、朱熹辞官

宋代乾道九年,梁克家任宰相,重申前次召用朱熹的命令。朱熹又推辞了。

梁克家上奏皇帝说:朱熹多次推辞朝廷召见,不肯出来做官,应该受到褒奖录用,大臣们也都称赞他。

皇帝说:“朱熹安于贫困,坚守正道,辞官退让,应该嘉奖。”特地改任相应的官职,任命朱熹主管台州崇道观。

朱熹以辞官退让,反而得到提拔,在义理上不够妥善 为理由,再次辞谢朝廷的任命。到淳熙元年,才拜官任职。

淳熙二年,孝宗皇帝打算奖励任用守正不贪,辞官退让的人,以鼓励士风民俗。

当时,龚茂良行使丞相职权,把朱熹的名字,上报给孝宗皇帝,任朱熹为秘书郎。朱熹极力推辞,并且亲笔写信给龚茂良,说是自己一时侥幸。

(《宋史•道学列传》)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