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高秤夫人(数文)

默安


【正见网2014年11月01日】

一、长者之言

《后汉书•刘昆传》记载:刘昆,字桓公,陈留东昏地区人。被提拔为光禄勋(官职名)。有一次,皇上问刘昆说:“以前,你担任江陵太守时,反风吹来,扑灭了大火,上苍帮助你熄灭了一次火灾。后来,你担任弘农太守时,当地的猛虎,立即渡河北而去。这是因为你施行了哪些德政,而致于此?”

刘昆回答说:“这些都不过是偶然罢了。”

大臣们都笑刘昆笨拙,不会说话,错过了表功邀誉的大好机会!

皇上叹道:“这是长者之言。”并让史官将此事记录于史册。

二、韩愈潮州治鳄鱼

《唐书•韩愈传》记载: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到任之初,问潮州人民有何痛苦?老百姓都说:“恶溪中有鳄鱼,几乎把老百姓所养的牲畜都吃光了,所以贫困。”

过了几天,韩愈亲自往恶溪视察,让其部下秦济,把祭品一只羊、一只猪,投到溪中,并对溪中作了祈祷。

当晚,暴风、雷电,从溪中而起。数日后,溪中水尽干涸,鳄鱼向西迁移六十里。

从此潮州再无鳄鱼之患。

三、鳄鱼听命于清官

《宋史•陈尧佐传》记载:陈尧佐担任潮州通判(州府的副长官)。潮州百姓张氏之子,与其母在江中洗澡,鳄鱼尾随其后,而将张氏之子吞食。其母发觉,但不能从鳄鱼口中救出自己的孩子,哀伤不已。

陈尧佐听到此事,非常伤痛,便命令两个差人,驾着小船,拿网去捕捉这条鳄鱼。

鳄鱼性情凶暴,平日并非用网可以捕到。但是,此刻听说陈尧佐清官,要为民除害而捕捉鳄鱼,鳄鱼便乖乖進网。

于是,陈尧佐写文章公布于街市,并将这条鳄鱼烹煮掉。街市沸赞:“陈尧佐是清官,鳄鱼不敢抗命!”

四、百姓歌唱清官

《晋书•王祥传》记载: 徐州刺史吕虔,推荐王祥为别驾(州副长官的通称),让王祥掌管州中全部政事。从此,政绩显著,民风大变。当时人唱道:

徐州之康,
实赖王祥。
郡县不空,
别驾之功!

五、两起争田案

《梁书•王志传》记载:王志担任宣城刺史,清廉谨慎,有德政。郡中百姓张倪、吴庆为二人,为争田地打官司,多年得不到解决。

王志到任后,郡中父老相劝他们说:“王刺史对我们实行德政,我们乡间,怎么能有这种争讼不休的事呢?大家皆以为耻!”张、吴两家,因此一起向刺史请罪,所争讼的田地,双方都放弃掉。最后,变成闲田。

又,《后汉书•鲁恭传》记载: 鲁恭担任中牟县令,其处理问题,多用感化和说服,不用刑罚。县民许伯等人,争讼田地一事,历任县令都难以解决。

鲁恭为他们评出是非曲直,启发他们都以谦和之态,退而自责。于是,他们争讼双方,受到教育和感化,都停止在有争讼的田中耕作,互相推让。终于息讼而和好。

六、香闻十里的娑罗花

《广舆记》记载: 明代人夏津,字时济,担任昌化知县。其为政接近民众,民众对其十分爱戴。

就在这一年,县中有一株娑罗树,花盛开,香闻十里。夏津吟咏其下说:“此真可称为花县!”

七、贾子贾女的贾父

《后汉中•贾彪传》记载: 贾彪,字伟节,颍川定陵人。补任新息县令,其间人民因为贫困,有溺婴习俗。

贾彪到任后严格规定,溺婴与杀人同罪。生子有困难者,可给以救济。数年间,县民养活儿童千余人。

人们都说这是贾父(指贾彪)使他们活下来的,男孩皆取名叫贾子,女孩叫贾女。

八、百姓向皇上借太守

《后汉书•寇恂传》记载:当初,颍川地区盗贼横行,百姓不敢外出。寇恂到此地担任太守后,政风贤明,盗贼不敢骚扰,百姓安居乐业。

朝廷得知寇恂政绩好,决定将他升调他处。百姓舍不得这位太守离去。

不久,皇上南征,路经颍川,当地老百姓,拦道请求说:“希望再向陛下,借寇恂太守留任一年!”

九、百姓拦道挽留的县令

《后汉书•董和传》记载:董和担任成都县令,县中,土豪劣绅都害怕他的执法严明,却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

后来,董和调任巴东属国都尉史时,县民父老相携,拦道挽留,多达数千人。

十、姑臧人民的心意

《后汉书•孔奋传》 记载: 孔奋担任姑臧县令,后被征调入朝。县中官民以及羌人,都说:“孔君清廉贤明,举县人民都蒙受他的恩德。当他离去时,我们怎能不想办法报答他的恩德呢?”于是发动人民,捐献出牛马器物千万件。追赶数百里送上。

孔奋给大家合十答礼,表示:只是收下姑臧人民的这一片心意;东西一件不要。

十一、百姓不要绢布,要太守

《北齐书•韩轨传》记载: 韩轨调任秦州刺史,边民和睦安定,甚得人心。

神武皇帝巡察秦州,要把韩轨调回朝廷,并赐给每户郡城居民,绢布两匹。郡中百姓田昭等七千户,皆拒绝不受绢布之礼,只求留下韩轨。

神武皇帝又欣喜、又惋惜地将韩轨留任。

十二、袁聿修离任

《北齐书•袁聿修传》记载: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出任信州刺史,为政清静无比,不言而治。等到后来,他解任回朝,送别的民众、僧徒,沿街满道。有人端着酒菜,泪流满面。袁聿修见此,时时下马,随饮一口,以示领受百姓依依惜别之意。

十三、知府被召回朝,官民哭声震野

《明史•叶应骢传》记载: 叶应骢,黄绾息人。在坦任刑部主事时,因反对皇上南巡,受到杖责的处罚,并贬为绍兴知府。

他在绍兴治郡,以宽大仁厚为本,百姓深受其惠。后来,他被征调回朝时,官、民哭声震野,争相馈赠财物。他只取二钱,以示领受郡民心意。

十四、高秤夫人

《荀氏家传》记载: 荀遂,字仲阳,隐居不作官。有一年,正值饥荒,来荀家买粮的人很多,荀遂的妻子,总是多给。买粮人回家一量,都超过所买的数量。当时人都称她为“昂斛(相当于今日所说的高秤,多给买方一些)夫人”。

十五、蓄粮备荒

《名臣言行录》记载: 范忠宣公当初任襄城县令,遇上久旱不雨。他估量明年必定缺粮,于是召集县内所有商船,说服其船主:“此县将要缺粮,你们这些商贩,只管将五谷贮存在佛寺中。缺粮时我为你们作主,卖给百姓。”

这些商船遵从范忠宣的教示,运粮不停。到第二年春季,县中所蓄粮食超过十几万斛。此时附近各县发生饥荒,而此县却好像一无所知。

又,《宋史》记载:乾道年间,朱熹在建州设立社仓,如果贫民夏天从社仓中借粮,冬天加息十分之二偿还。赶上小年,或者天灾无收,就减息一半,遇上重灾年,则全免。数年之后,使得收息之粮,已是社仓粮食基数十倍。其基粮既得以生息,其息粮用以救济灾民。实行多年以后,人们认为便利可行,皆称颂之。

(均据清代程维周《人镜类纂》)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