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5年04月02日】
一、仁者自爱
孔子问子路:“说说看,你觉得怎样才算仁者和智者?”
子路说:“智者能让人了解自己,仁者能使人敬爱自己。”
孔子说:“你已经到达读书人的层次了。”
孔子又问子贡:“你觉得怎样才算仁者和智者?”
子贡回答说:“智者了解别人,仁者敬爱别人。”
孔子说:“你也到达读书人的层次了。”
最后,孔子问颜回。
颜回说:“智者自知,仁者自爱。”(智者有自知之明,仁者能自惜其身)
孔子赞叹道:“你已经到达君子的层次了。”
【附言】
“仁者自爱”是一句很好的话。
这里提供一个具体的故事,供大家参考。这事发生在北宋,两个男主角,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和章淳。
章淳和苏轼,在北宋新、旧党争之前,原是好友。有一次,两人出游,得走过一处底下是深谷急流的危桥,苏轼不敢走过,章淳却很神勇,不当一回事地走了过去。事后,苏轼对章淳说了一段话,意思是:章淳将来得意之后,一定会杀人,因为连对自己性命都不爱惜,怎么会爱惜别人的性命呢。这好像是苏轼在为自己的胆怯辩解,其实很有道理。后来,章淳果然是北宋党争时的一名狠角色,凶悍极了。
佛家说:“人身难得。”中国古人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避免瓦片落下被打着。垂堂:靠近屋檐下。)”这两句话,可拿来和颜回的“仁者自爱”并而解之。
二、只知顺从,不是忠孝
子贡说:“子女顺从父亲,才是孝顺;臣子顺从君王,才是忠贞,这是无可怀疑的。”
孔子说:“你的见识真是粗陋。身为天子,有敢于劝谏的臣子七人,则可以避免过失;千辆兵车的大国国君,有敢于劝谏的臣子五人,则国家不会危亡;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有敢于劝谏的家臣三人,则长保禄位;当父亲的有敢于劝谏的儿子,就不会违背礼法;士人有敢于劝谏的朋友,就不会做出不义之事。所以说,只知道顺从父亲,哪里能算是孝子;只知道顺从君王,哪里能作为忠臣?要能审慎、正确的分辨什么可顺从,什么不可顺从,这才是真心的孝顺和忠贞。”
三、穿华服的子路
子路穿着一身光鲜的华服,去见孔子。
孔子责备道:“你摆出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是干什么!你知不知道,长江起初发源的地方,水量少得只浮得起一只小酒杯。
但到了下游,如果不坐船、不测好风向,根本就没办法横渡。这是因为它最低下,所有的小溪小河,都流向它,才汇集起来如此浩荡的水势。今天你一身华服,加上一脸高人一等的神色,这样的话,如果你犯了什么过失,谁肯去纠正你、劝告你呢!”
子路听了,立刻换装,改容。
四、天下无道,才做隐士
子路问孔子:“假设有这么个人,身上穿粗布的衣服,胸中却有美玉一样珍贵的学问、德行,这样的人如何呢?”
孔子知道子路话中的意思,笑着说:“天下无道,当个隐士,保全自己当然是对的,但若遇上有道的明君,则应当毫不犹豫地立身朝廷,为天下万民效力。”
(均据《孔子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