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鉴今:争来争去与让来让去(数文)

秦自省


【正见网2015年04月08日】

一、孔子断狱

孔子担任鲁国的大司寇,断狱时,总是先广泛征询众人的意见:“你觉得这个案件,是怎么回事呢?”

等各方意见,征询得差不多了,再借此判断:谁的意见最接近真相。这样做,一方面,是代表孔子对刑案的慎重;另一方面,是孔子不自以为聪明和不居功的态度。

二、各灵验了一次

孔子问漆雕凭(人名):“你当臧氏的家臣,经历了臧文仲、臧武仲和孺子容(人名)三代,你看这三个大夫,哪个比较贤良?”

漆雕凭说:“臧家有一个神龟的龟甲,称之为‘蔡’,用它来占卜,非常灵验。臧文仲时,灵验了一次;臧武仲时,灵验了一次;到了孺子容的时候,又灵验了一次。从这点来看,我实在分不出:到底谁更加贤良。”

孔子说:“漆雕凭真是个君子,宣扬别人的善事,隐晦别人的恶事;聪明洞见,却能不显露。具有这种品德的,能有几个人呢?”

三、公索氏失牲

鲁国大夫公索氏,要举行祭祀,预定使用的牲畜,却丢失了。

孔子说:“公索氏,在两年内,一定覆亡。”

果然才一年,公索氏就覆亡了。

后来,学生中,有人问孔子:“一年前,公索氏丢失了祭祀的牲畜,老师说:不出两年,公索氏必亡。以后,果然应验了。请问老师:您是如何知道的呢?”

孔子说:“祭祀,是后代子孙,面对祖先尽孝的大事。连这样的大事,都会丢失牲畜;那么,其他丢失的东西,就多得可想而知了。像这样发展下去,还能不覆亡吗?那是不可能的。”

四、争来争去与让来让去

虞、芮两国,为了边境一块土地属于谁,争得不可开交,经年不决。最后,双方听说当时是西伯(官职名)的周文王,是智慧的仁者,决定去请周文王来仲裁。

两国的国君进入了周文王的国境,看到农夫互相礼让田界,行路的人互相让路。到了周都,看到周的士人,互相礼让大夫的官衔,大夫礼让卿的官衔。

这时,虞、芮两国的国君说:“我们两个小人,怎么有脸见西伯(即周文王)呢?”

于是,两人就回国去了,都争着放弃那块土地。最后,那块土地,就空在那里。

孔子读了这段故事,说:“周文王的治国,真是好到极点。不必下令,人民就主动听从;不必讲话,就能完成教化。我想不出:怎样还能有比这更好的!”

五、相处得刚刚好

曾参说:“人与人相处,太亲密了,容易简慢;太庄重了,又容易疏远。所以君子互相交往,亲密的程度,是恰恰让彼此情感融洽;庄重的程度,又刚好可以相待以礼。”

孔子听了这段话,对学生说:“你们其他人,好好给我记住这些话!谁说曾参不懂得礼的精义呢?”

(均据《孔子家语》)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