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5年06月22日】
清末,某蒙馆先生,常常写错别字,有一次,他出对联要学生对。他出的上联本应是“枇杷结子”,结果写成了“琵琶结子”,学生们无法对出下联。一学生将先生的上联,告诉父亲,父亲见是“琵琶结子”四个字,便写了“唢呐开花”对句,叫儿子交给先生。
先生一见,大发脾气,责问道:“你什么时候见过唢呐会开花啦?”
学生把先生的责问,告诉了父亲,父亲便写了一张纸条,叫儿子带给先生。先生看后,顿时面红耳赤。原来上面是这样一首赠先生的打油诗:
枇杷不是这琵琶,
想是先生下笔差。
琵琶既然能结子,
唢呐岂敢不开花?
古人互相交流不同的意见时,都能够这样用诗来表达,于温文尔雅之中,含幽默风趣之趣,并不动气、动怒、动粗。正是泱泱大国的子民,神传文化之风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