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之美

舒醒


【正见网2016年05月14日】

中国古代经典的处世、治世之道中讲求中和之美,中庸之道是其主要的内涵。《礼记·中庸》中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论语·庸也》中也说过:“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可见,中庸之道的作用非同一般。然何为中庸之道?即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中和之美的精髓在于告知人们凡事都该遵循一个“度”,古语云“刚易折,柔易曲”,也是说做人应该在“刚”和“柔”之间取中。而这个“度”便是事物本身的规律,符合规律的刚刚好,就能够游刃有余,反之则会带来诸多阻碍。

常听到明智的人们说:过于自我和没有自我都是件可悲的事情。显然,过于自我的人盲目的自信带来的自大,由此变得骄傲自负、刚愎自用、目中无人,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长期必会养成自私自利的性格习惯,从而惹人生厌;没有自我的人又过于自卑,整天唯唯诺诺、人云亦云、无所适从,过于在意他人对自己看法,生活好似为别人而活,察言观色,累其一生。所以,过于自我和没有自我的人都是看不到事物真相的:因为过于自我的人眼中只有自己,哪里还会去关心事物真正的本质,他们认为真理大多都是自己定义的真理;而没有自我的人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大脑与思辨能力,别人怎么说,他们就怎么信,哪里会去思考他人口中的真理是不是真的真理。

再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隔得太远,就会产生相思之苦、离别愁绪;如果隔得太近,又会两看生厌、矛盾不断,所以才有了“远乡近仇”、“距离产生美”之说。这也是说,人与人之间相处,也该寻求中和之美,找到那个合适的距离。

其实中和之道包含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炒菜做饭,盐不能放多也不能放少,多则咸而无法入口,少则淡而食之无味;喜欢吃什么东西,吃不到会馋,吃多了又会腻;睡眠,睡少了精力不足,睡多了会腰酸背痛,精神仍然萎靡不振;生活,过于忙碌会忘记生活的初衷、不能享受生活的乐趣,过于清闲又会变得无所事事、碌碌无为,空虚中还是无法感知生活的快乐……

若人能把握好处世的尺度,调整好内心的心态,能做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凡事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则便能体悟中和之美也。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