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民珍事:唐太宗严于律己

严谨


【正见网2016年05月14日】

唐太宗严于律己的精神,十分令人称道。他说:“身为国君,必须先以人民的生活安定为念。压榨人民而自已过着侈奢浪费的生活,无疑像是割取自己腿上的肉吃一样,虽然吃饱了,但是身体也糟蹋了。倘若希望天下安康,首先必须端正自己的姿态。迄今为止,尚未听说直立的身体,却映出弯曲的影子,也没听说过端正的君主治理下的政治,百姓会胡作非为。”

唐太宗还说:“自取灭亡的原因,不外乎是为政者必须满足自身的欲望罢了。吃山珍海味,又沉溺于歌舞升平与美女之中,则欲望会越发膨胀,所需的费用,也将随之增加,如此一来,不但无暇顾及政治,甚至会使人民陷于困苦的境地中。结果,国君只要说出一点不合理的话,人民的心就马上起伏不定。谋反的人,便趁机出现。有鉴于此,朕极力压制自己的欲望。”

魏征听后,讲道:“自古以来,被尊崇为圣人的君主,都努力实践这件事,所以才能够开创理想的政治。从前楚庄王聘詹何,来询问政治的要义,詹何回答他:‘君主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行为。’楚庄王又问他具体的政策,但他的回答仍是一样。从未听说过国君本身行得正,而国家混乱的事情。陛下所说的,其实正和古代贤者的意思相同。”

唐太宗以这种态度来处理政事,率先努力端正自己的行为。虽然已经十分努力了,但他仍然怀疑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彻底。有一次,他向魏征表示这种不安:“朕一直努力端正自己的行为,但是不管怎么努力,也及不上古代的圣人,因此不得不担心自己是否会受到世人嘲笑。”

魏征听后,安慰他说:“从前鲁哀公曾告诉孔子:‘有一个健忘的男子,在搬家的时候,连自己的夫人都给忘了。’孔了听后回答说: ‘不,还有更严重的呢。像桀纣等暴君,不要说忘掉了自己的夫人,甚至连自己都忘了呢。’陛下千万不要连自己都忘了!只要能时时留心自己本身,这样做至少不会受到后世子孙的嘲笑。”由此观之,如果领导者能够率先做出表率,修正自己的行为,那么部下才会群起效法,端正自己的品格行为。

有一次,大臣们向唐太宗上奏:“自古以来有所谓‘夏之月可以居台榭’,在夏末可以住在高殿,现在夏天的酷暑仍未消退,秋季的长雨又将来临,宫中湿气太重,恐怕对陛下的身体不太好。希望陛下,马上建筑高殿。”对皇帝来说,造一座宫殿简直如同家常便饭,但是唐太宗却婉言拒绝了大臣们的好意:“诚如各位所知,朕患有神经痛,这种疾病,若长年处于湿气重的地方,当然不好。但是造一座宫殿需要一笔数目庞大的费用,我的德行,还远远不够。若让老百姓无故地增加许多费用,这难道是身为百姓父母的天子,应该做的事吗?”大臣们再三要求,唐太宗仍旧执意不肯。

【附言】
《菜根谭》中说:“古人闲适处,今人却忙过了一生;古人实受处,今人又虚度了一世。总是耽空逐妄,看个色身不破,认个法身不真耳。”意思是说:古时候的人,闲情适意的地方,现如今的人却在此忙乱地过了一辈子,古时候的人实际享受之处,现如今的人却又虚度过了一辈子。其实这都是因为沉迷于空幻,而追逐虚妄,看不破躯壳是个皮袋囊,认不清世界的真面目罢了。

酒能乱性,色会伤身,纵情于酒池肉林,必然会荒废政事。作为臣子,纵情声色,就会养成骄奢淫逸的恶习,从而“乐极生悲”,自毁前程;作为君主,如果纵情声色,就会废政误国,自取灭亡。

痛饮狂欢,固然快乐,但是等到曲终人散、夜深烛残的时候,面对杯盘狼藉,必然会兴尽悲来,感到人生索然无味。天下事大多如此,为什么不及早醒悟呢?

注重中庸并保持淡泊人生、平静知足的心态,才能使自己体味到高尚纯洁的无穷乐趣,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