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6年08月02日】
毛竣德,顺天良乡(今北京良乡地区)人,曾任湖北安陆通判。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湖北容美(地名)的土司,改土归流后,设立了鹤峰州,毛竣德即调任鹤峰,成为这里的第一任知州。
容美宣慰司,是湖北最大的土司(元明清时代,在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分封各族首领并世袭的官职名),有数百年历史。土司田氏“阻险自雄”,他们自造鼓楼,设龙凤鼓、景阳钟,开“玉带河”,架“月宫桥”,并捉人“割做太监”,俨然是独霸一方的土皇帝。田氏家族世代“肆虐于民”,“私派滥罚,酷敛淫刑,甚至杀人家口,夺人资产”,以致百姓无以生存,竟“有投崖而死者,有溺水而死者,有自缢自刎而死者”。在这种情况下,哪里还谈得上百姓的安居乐业?容美地方的百姓,为了自已的生存,曾进行了反抗斗争。明朝末年,土司田楚产因急于赋敛,“为叛奴所戕”。雍正十一年(1733),由于土司田明如(人名)肆行不法,引起“容美民变”。适逢清政府下令捉拿田明如,于是田明如畏罪自杀。随即,清政府将其地方,改设鹤峰州。毛竣德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以才干荐授新开州牧”,来到了鹤峰州。
毛竣德上任后,面临的是“民物凋残”的局面,生产停滞,交通阻碍,文化落后,民不聊生。土司制度带给人民的创伤亟待医治。毛竣德为了拨乱求治,采取了一系列安民措施,并将各项措施及规定,以榜文形式,公开张贴,不仅保证了各项工作,有所遵循,同时也起到了稳定民心的作用。
毛竣德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清查土地,招农垦种。以前,境内良田多为土司所独占。毛竣德查出土司所占水田有二十一处,均收为官田。“置止招佃,领种纳租”,解决了一些无地农民的困难。随后,毛竣德又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措施。他在对全境的土地,进行清丈的基础上,确定每年额征秋粮银九十六两。同时上报总督,申请自建州之年起,免征三年,得到了上级的批准。
为了迅速恢复发展生产,毛竣德积极劝农耕植,并经常到各乡查看。他发现鹤峰州田土瘠薄的原因,在于农家不大注重耕作技术,就颁布了《劝民告条》,具体介绍了六项农业技术:一要高培田塍;二要开塘引流;三要多收草粪;四要石灰暖地;五要勤拔草稗;六要牲畜收栏。并一再强调,以上均为“农家正事”(是中原农民的宝贵经验!), 一定不可轻视,“本州不时查勘,惰、勤分别罚、赏。”为了变瘠土为沃土,毛竣德还特别颁布了《劝农蓄粪》的告示,指出,“本州任在牧民,粪地一件,事虽细微,然利用厚生之本”,故“与居民约限,两月内,远近居民无论宅之旁、后,家家开蓄粪之池。”随之又介绍了应开粪池的大小,以及用烂草木灰及人畜各粪的积存法、施肥方法等。并且强调,来年丰收者,定加奖励,两月后仍不开粪池者,必加责惩。巨细皆明,件件认真。毛竣德济民惠政,巨细皆极周到,百姓感到他像个大管家,好管家,是一位百姓的管家之官!
在土司统治时期,人民由于受上司欺凌而又无律可循,常有含冤自尽者:“一岁之中,轻生者数闻;一日之内,自缢者再报。”改流之后,仍有土司族属及村寨头目,胡作非为。对此,毛竣德一律依法惩处。为了使百姓明了国家法律,同时保护百姓的生存权利,毛竣德颁布了《禁轻生》的文告。指出:百姓以往轻生,是“彼时律法不明”,“今已改土设流,命案惟律是遵。”“即或百冤负屈,禀官后,官府自有理论。”
过去,鹤峰百姓由于受歧视,没有读书的机会。土司田氏,“颇事诗书”,而“上民皆不受学。”毛竣德在使鹤峰百姓的生活基本安定之后,即创建了学宫,办起了州学,并按政府规定,取进学生入学读书。为了使更多的平民子弟,有读书的机会,他又创办了义学,并号召各乡有条件的,都要办义学。为此,特颁布了《义馆示》,指出:“如有子弟七岁以上,情愿入馆攻书者,父兄不得迟疑,即送入馆。倘有有志人民,深期子弟上进者,或一家或三五家,合立一馆,专延老仁厚重、学问优长之师,在家课读,此又兹地所难得,而本州所深望者也!”为了改变鹤峰州的落后面貌,使百姓的生活更有保障,毛竣德又筑城垣、修坛宇、建仓库、开渡口、通道路、召工匠,“百役具举”,且“擘画周详,分里出夫,计役给值,吏无欺隐,民无扰累。”
几年后,当农业生产获得丰收,人民生活有了改善之后,毛竣德又积极劝导农民节俭,多积贮以备荒,并为此颁布了《劝积贮》的文告,指出:“如果节年收藏,积至三年九年,必将余一余三,纵遇水旱,亦可无虞矣。”
毛竣德在鹤峰六年,由于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拨乱求治,终于使境内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原先土司的独立王国,后来变得“与中土无异”;原来不见天日的土民,也成了政府的正式编户。毛竣德本人也因政绩显著,而被升为宜昌府知府。
对于一个地方官来说,要想做到使百姓安居,除了有勤政爱民的愿望外,还要有安定民心的措施。特别是对一个处于混乱局面的地方官来说,其拨乱求治,更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居措施,为保证。
毛竣德调任鹤峰知州后,面临的是“民物凋残”的局面,生产停滞,交通阻碍,文化落后,民不聊生。造成这种状况的首要原因,就是当地土司“肆虐于民”。毛竣德经过深入调查之后发现,要拨乱求治,首先必须清除土司这个独霸一方的土皇帝,没收土司田地,减轻农民赋税,这是真正的溯本清源之举。百姓的生存状况,立马得到改观。
接下来,毛竣德积极劝农耕植,向农民推广农业技术,依法严惩豪强,群建学宫,兴修水利,无一不是百姓的急时所需。由于毛竣德安民得法,措施有力,终于使境内面貌大为改观。毛竣德作为一个地方的父母官,勤政爱民,救民于水火,在短时间内,做出了令人惊叹的业绩,不愧为“父母官”“管家官”的美誉。诚地方官之楷模也!
(事据《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