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25年02月15日】
如果你被诬陷后,会怎么做?大多数人一定会百般为自己辩解,有的可能会洗清冤屈,有的则可能导致事情更为复杂。清朝的一个少年郎是怎么选择的呢?
乾隆年间,有个姓程的少年郎,靠给背货为业,主要来往于布行。布行的人都认为他诚实可靠,因此凡是他背来的货都直接放入柜台,并不检查。
布行的柜台中本来有三封银子,每封十两,忽然丢失了一封。掌管柜台的九个人都怀疑是程郎偷了去。这天,程郎又来某布行送货。布行的人指着柜台问道:“我们丢了一封银子,你那天坐在这里,那十两银子在哪里呢?”
程郎沉默了许久,然后充满愧疚的道歉说:“我智虑短浅,见钱起意,将钱拿走借给我的母亲买东西了,现在钱已花完,请允许我三天后偿还。”听到他这样说,布行的人都有点瞧不起他。三天后,程朗筹措了十两银子还给了布行。
过了一阵儿,布行的人整理货柜,突然有个东西掉落在地,正是之前丢失的那封银子。大家这才意识到都错怪程郎了。于是赶忙将程郎请到店中,叩头道歉,并且略带责备的说:“你当时为何不辩白清楚呢?”
程郎说:“我想着,你们都是我的贵客,我即使辩白也未必能辩白清楚,所以我宁可不辩白,等着诸公为我辩白。”九人都为之感动落泪。
后来,诚实守信的程郎成为大富之人,九十岁才去世,儿子还考中了进士。这个故事记载于清朝《劝戒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