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古寺〗观世音菩萨 普陀山

田丹丹


【正见网2003年07月07日】

观世音菩萨,梵文Bodhisatta,音译“菩提萨捶”、“菩提索多”、“扶萨”等,意译为“大士”、 “胜士”、“大道心众生”、“法王子”等。习惯上多沿用译音的略称――“菩萨”。菩萨是指以慧上求佛道、以悲度化众生、自觉(以佛法觉悟自己)觉他(用佛法觉悟他人)的正果觉者。观音、大势至、文殊、普贤都位列“等觉”(其层次等似佛陀),为诸菩萨之首。唐代贵族妇女装束,就是观世音菩萨的装束。

释迦牟尼佛所说过:观世音菩萨在我之前就早已成佛了,其佛号是“正法明如来”。释迦牟尼佛又说:我当时就在正法明如来门下作苦行弟子。我就是因为当时受到正法明如来的教化,如今才能成为释迦牟尼佛。不单我受到教化,当时诸佛都由正法如明如来教化,才获得至高无上的道法和佛所转的殊胜而不可思议的妙法轮。

阿弥陀佛的左胁侍为观世音菩萨,右胁侍为大势至菩萨,这三位合称为“西方三圣”。

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在补怛洛伽山。补怛洛迦是梵语Potalaka的译音,又作“普陀洛迦”、“布达拉”,意为“光明山”、“海岛山”、“小花树山”等。佛经记载说:“稗瑟胝罗居士指示善财云:‘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有菩萨,名观音自在。’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善财依次游行,至于彼山,见其四面岩石之中,泉流潆映,林树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音自在菩萨于金刚石上,结枷趺坐。”

佛经中所描写的地域方位,仙岛环境,与今之普陀山十分吻合。普陀山位于钱塘江口、舟山群岛东南部海域。普陀山本岛12.5平方公里,最高峰佛顶山海拔292米。

据传说,唐大中年间有一僧人来此,亲睹观音菩萨现身说法,授以七色宝石,故称此地为观音显圣地。观音“身长80万亿那由旬,身紫金色,项有圆光,面各百千由旬。……其余身相,众好具足,与佛无异。唯顶无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

传说在五代后梁时(公元916年),日本高僧慧锷曾从山西五台山请得观音圣像一尊,经明州(今宁波)乘船回国,途经普陀洋面,遇风受阻,其洋面上出现了数百朵铁莲花挡住了慧锷的去路,几经努力,船仍无法前进,此时慧锷立刻悟到,可能是观音菩萨不肯离开汉地去日本。于是慧锷祈祷说,如是观音菩萨不肯去日本,那么就在船到之处建庙供奉。忽然铁莲花随即隐去,船飘到了普陀山下的潮音洞,慧锷与岛上居民在紫竹林中建了一座“不肯去观音院”。

此后,普陀山渐渐成为观音道场。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