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新闻网2017年11月05日】
加拿大的几位天文学家发现,有一组恒星正以超过我们的太阳公转的速度在银河系内运行。这些恒星距离银河系的中心比太阳还远,就像在外道的选手“超车”位于内道的太阳一样。 这一发现为天文界星系旋臂成因的一种理论提供了证据。按照该理论,我们银河系目前的旋臂在未来将会消失,并形成新的旋臂。
天文学家们发现,有一组约上百个恒星围绕银河系旋转的速度超过了太阳及其周围的恒星,每秒快20公里。这些恒星紧挨着Perseus旋臂,天文学家们认为是恒星以及旋臂内聚集气体的牵引,造成这些恒星获得增加的速度。
多伦多大学天文和天体物理邓洛普研究所(Dunlap Institute for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的研究员、该报告的主要作者Jason Hunt说:“这组恒星速度稍大的现象用旋臂成因的两种理论都说得通,但是,的确对其中一种理论支持得更好些。”
一种旋臂的模型理论叫“密度波”理论,其称这些旋臂是一种类似水面波纹一样的图案,在星系中存在着,恒星们不随着这些波纹图案移动;而且这些波纹在星系中移动的过程中,会保持其形态。
另一种叫“共转模型”的理论称,这些旋臂由恒星组成,所有的恒星、旋臂都同星系一起旋转着,就像滑冰运动员在旋转时双臂跟着转一样。
最新发现的这些恒星较大的速度,让“共转模型”更加靠谱的可能性大了一些。按照共转模型理论,整条旋臂各处都有这些恒星被带动、而转得比周围离旋臂远一些的恒星快一些。
从密度波理论来看,整条旋臂中只有一处会出现这么一组绕星系的速度较快的恒星,因此被科学家们正好捕获的概率应该是比较小的。
按照共转模型理论,旋臂上离星系中心越远的恒星绕星系旋转的速度应该越慢——这与行星围绕恒星转,离恒星越远的行星公转速度越慢的道理是一样的。每转一圈,每个旋臂末端、靠近星系边缘的转得慢的恒星会被越甩越远,最后旋臂就会消失了。
Hunt及其同事的这一发现,是从欧洲航天局的Gaia探测器发来的数据中得到的。Gaia探测器的使命是收集数据,绘制出一张我们银河系的三维地图。目前已收集了两百多万颗恒星的间距、所处位置,和运动轨迹等信息。
尽管目前这一发现耐人寻味,Hunt小组说,还得等Gaia发回下一批数据进行更进一步分析。下一批数据将包括10亿多颗恒星的信息。
“根据目前掌握的数据,我们只能分析旋臂中很小的一部分。”Hunt说,“我们还不能下结论。”
“下一批发来的数据能让我们分析旋臂更长范围内的情况,我们就能确认这个现象(某组恒星速度快)是否在旋臂的很多地方都出现,那学术界关于两种理论的争议就能解决了。”
(大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