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7年12月02日】
东汉灵帝时,政治黑暗,天下纷扰,政府内部权力斗争激烈,外戚和宦官,交替坐庄,把持朝政,满朝上下乌烟瘴气,人民生活日益艰难。烈火在地下运行,农民暴动一触即发,东汉政权坐在一个火山口上。而境外的鲜卑、乌桓等游牧民族,也正虎视眈眈地觊觎(读继、于)着风雨飘摇的大汉王朝。
赵苞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乱世之中。他少有大志,向来以古代英武勇猛的豪侠为偶像。东汉末年,有十个祸国殃民的宦官,称为“十常侍”。其中一个叫赵忠,他就是赵苞的堂兄。但两人的道德品行,有天壤之别。赵忠和另一个宦官张让,狼狈为奸,把持朝政,把昏庸的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许多官员巴结“十常侍”唯恐不及。当时许多人劝说赵苞,去投靠赵忠。但赵苞对赵忠的行径,深恶痛绝,说:“赵忠欺君罔上,误国害民,上侮祖先,下辱子孙,我和他是堂兄弟,但不是同路人。我生当孝于亲,忠于君,岂能与他们这些卑鄙龌龊的乱世贼子为伍!”
由于赵苞品行优良,人们对他深为敬服。州郡长官,闻他奉母至孝,举荐他为孝廉。这是赵苞踏入仕途的关键一步。不久,朝廷派赵苞到广陵(今江苏扬州市)担任县令,这样,他可以施展自己为民谋利、为国尽忠的远大抱负了。
赵苞在广陵任职六年,一直兢兢业业,一尘不染,辖内政教清明,深受百姓爱戴,这样他就得到了朝廷的肯定。不久,赵苞被任命为辽西郡太守。
由于朝廷内部腐败,边备废弛,赵苞到任时,原辽西郡的大片土地,已被少数民族部落蚕食。为防御外寇继续入侵,赵苞修缮城池,积极练兵,开垦土地,安抚百姓,整个辽西的军民的正气,为之一振,鲜卑等游猎民族,一时不敢轻举妄动。
鲜卑族的酋长,见强攻无法取胜,便想到了一条毒计。按照朝廷律令,异地任职的官员,可以接家属到任职地生活。赵苞依例派人到故乡迎接母亲和妻子。鲜卑酋长闻讯后,喜出望外。他早就听说赵苞是个有名的孝子,于是一个恶毒的计划形成了。
赵苞的母亲和妻子,一路风尘,迤逦进入辽西郡。经过柳城(今河北昌黎)时,突然出现一队鲜卑兵马,不容分说,一举将赵苞母亲和妻子劫掠而去。
赵母不知这些兵马的底细,对为首一将说:“我乃辽西郡太守赵苞之母,为寻儿子远道而来,他因为官清廉,家中清贫,所以,我们身上,并无多少盘缠,如果你们需要,尽数奉送,请放我们一条生路。”
那番将狞笑着说:“我们非为金银而来,今天要的就是老太太你和赵苞的妻小。只要你儿子肯投顺我鲜卑国,绝对保证你们毫发无损。”赵母这才知道自己被作为人质劫持了。她怒目而视,愤然不语,并以绝食来抗议。于是,鲜卑人用车载着她们,来攻打辽西郡城。鲜卑人在阵前,推出赵苞的母亲,给赵苞看,威胁说:如果赵苞不降,即杀其母。
赵苞见母亲被五花大绑,不禁心如刀绞,五脏俱焚,悲痛号哭。敌酋冷笑着,期待着赵苞请降。
突然,赵苞止住了哭声,擦干了眼泪,大声对母亲说:“当儿子的罪恶实在不可饶恕,我本来打算用微薄的俸禄,早晚在您左右供养,想不到反而为您招来大祸。在家,我是您的儿子;临阵,我是朝廷的大臣,我不能顾及私恩而自毁忠节,只有拼死一战,否则没有别的办法来弥补我的罪孽。”
赵母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与阔别经年的儿子见面,悲愤交加,止不住涕泪涟涟。她听到了儿子的话,感到儿子深明大义,心情平静下来,远远望着儿子,高声说: “我儿,各人生死有命,岂能为了顾及我而亏损忠义?”
听了母亲的话,赵苞已泣不成声,强忍悲痛,怒目圆睁,钢牙咬碎,下令立即出击,誓歼来犯之敌!众军士义愤填膺,怒发冲冠,潮涌般呐喊着,冲杀过去。
鲜卑酋长,原以为赵苞这个孝子,会为了救母亲而投降的,没有打仗的准备,故而一下子乱了阵脚,被杀得溃不成军,大败而逃。
战斗胜利了,可是赵苞的母亲和妻子,也被鲜卑人杀害了。赵苞悲痛欲绝,将亲人的尸身装殓起来,泣血祭奠。然后,上奏朝廷,请求护送母亲、妻子的棺柩,回故乡安葬。平时昏庸的汉灵帝,现在也被赵苞母子的事迹,深深感动了,他派遣使节,前往吊丧和慰问,封赵苞为鄃侯(鄃:古地名,在今山东夏津附近)。
安葬完母亲、妻子,赵苞哀痛地对家乡父老乡亲们说: “我食朝廷的俸禄而逃避灾难,不是忠臣;害了母亲而保全忠义,不是孝子。如此,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人世?”说罢,大叫三声,吐血而亡。
民族英雄赵苞,舍亲尽忠,舍命全孝,这种悲壮事迹,被载入《后汉书•独行传》。这种“乘方不忒,临义罔惑”(正大辉煌,赴义刚强,毫不迟疑)的德行,永远为后世景仰。两千年后的我们,读之、闻之亦是荡气回肠,热泪沾襟,不能自禁。
为追念这位先贤,家乡的人,为他修了庙宇,供人们世代瞻仰。久之,此地渐成村落,遂以“赵家庙”命名,现简称“赵庙”。
(源自《渊鉴类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