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悠悠:“剥民自利,吾心不安!”(数文)

齐整升


【正见网2019年03月03日】

一、刘宰去世日,乡人罢市走送,连绵五十里,百姓哭送他,如送亲人。

《宋史•刘宰传》记载:
 
刘宰,字平国,南宋时代的金坛(今属江苏)人,进士出身。    

平时,刘宰为人刚毅正直,明敏仁恕,施惠于乡里家邦,他的事迹实在很多。设置义仓,创建义役,三次设立粥场,救济饥民,自冬至夏,每天有万余人来就食,柴薪粟谷、衣服棉絮、医药用品、棺材寿衣等需用品,只要来请乞,都满足他们。某人无田可耕,某人无房可居,某人的子女长成,而未婚嫁,都尽快为他们经理筹划,如同自己应负的责任。桥梁不通,路途不好,虽是巨大工程,也必定自己捐款,率先倡导,而考核监督其事。

刘宰的生活,素来清苦,但见义必为,既竭其力,自家的生活,只有依靠典当,借以维持,而无倦意。
 
还有,如制定折麦额定价钱,如国家制度更换现用斗斛,等事,凡是可以减少百姓赋税的事件,均报告到上级,争取有利于乡民。没有他不办理的。

他常年为地方官,因有善政,去世之日,乡人罢市,涕泣走送,连绵五十里。百姓哭送他,如送亲人。
   
二、群忞计止盗桑

宋代庄绰《鸡肋编》卷上,记载:
 
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百姓养蚕所获的利润,超过了种植农作物得到的价值。但是,当地农村里的人,在冬天缺乏柴烧。十分困难。没办法,只好偷砍桑枝,作柴烧。但是,这种行为的危害非常大。常常有偷砍桑枝而败露,被拿获的人很多,但是估算所值的赃款,并不多。这种情况,导致轻微惩罚不足以警戒他人,想把这些人关押起来,却害怕关押的人太多。

山东单州成武县的县令聂忞,是兖州人,出身于贫穷之家,了解民间百姓的疾苦、利病。于是,对于捉获砍伐桑枝的人,就依法律判决发遣。并且根据向他们征收的赃款,依钱数多少,分十个期限,让他们交给被偷砍的人家。

僻远地区保伍的管事人,对这些人关押、追赃的非常急迫,比官府还严厉。如果官府限关押三天,他们则已将这些人关押一月了。而且还估量这些人犯罪情节的轻重,每次还款超过极限,又对他们施以杖刑。这些人虽然想一次全部交完罚款,但村里的里正告诉他们,不准那样做。

只有成武县的桑树,由于县令聂忞,保护得好,在春天时绿荫蔽野,人民从中得到很多好处。
    
三、“为民除患,则公私俱利!”

《辽史•能吏马人望传》记载:

马人望,字俨叔,祖先从山东迁往契丹,中辽咸雍(1065—1074年)时进士,屡为地方官,天祚帝(110l一1125年在位)时,调入朝廷。他是理财专家,所任职之地,经他管理,都能扭亏为盈,故史称“能吏。”
   
马人望官拜参知政事,判领南京(今北京)三司使事务。当时钱粮出纳的弊病,只有燕地最为严重。马人望就以缣帛作为通行货币,凡是库物的出入,都使用单独的账籍,名叫“临库”。使奸诈狡猾的官吏,不得从中作弊,于是这些奸人,就散布说:“马人望年老糊涂。”朝廷不加察问,便改马人望为南院宣徽使,以表示优遇年老的官员。过了一年,辽天祚帝手书“宣马宣徽”四字诏,召马人望入朝。入朝以后,天祚帝对他讲:“我以为你年老,实际是误听。”于是官拜南院枢密使。

他为人刚正不阿,人们不敢以私事走他的后门,用人必须是公议所应当授与的。比如曹勇义、虞仲文,曾经为奸人所排挤,由于马人望的推荐,都成为名臣。当时人民所深受祸患的是:驿递、马牛、旗鼓、乡正、厅隶、仓司等劳役,人民因此而破产,也不能支应。马人望让人民出钱,由官府招募劳役,当时救助了许多百姓。

他说:“为民除患,则公私俱利!为什么有些官吏,偏行私利,到头来,既害了百姓,又陷了自家呢?”  

四、“县令爱民,死后有神护!”

《金史•循史王浩传》记载:
    
王浩,由小吏员起家为官,最初官授泾阳县令,廉政清白,为关辅地区第一。当时,陕西行尚书台下令:各州县增加种植枣木果树,督责严厉紧急,百姓被骚扰得厉害。独有王浩,对此无所过问,主管部门要治他的罪。王浩说:“这是因为本县所种植的,已经完成数额,如果想增加种植,必定要偷盗他人所有,取彼置此,没有实际利益。”王浩爱民的做法,大多如此。凡王浩做过官的地方,都有善政,人民丝毫无所犯。陕西的百姓,自动为他建立生祠,每年的节庆,都进行祭祀。

金朝南迁以后,王浩为扶沟县令。1232年正月,县民钱大亨等人捉了县中官员,投降于蒙古。钱大亨以王浩曾经有恩于县民,不忍加以伤害,每天派遣他熟知的亲朋,前去劝降王浩,王浩大义凛然,不降、不官。终是不听!于是,钱大亨决定将他杀掉。王浩被杀后,身不出血。同县的县主簿刘垣、县尉宋乙,一并被害。他们被弃尸在道路,自春至于夏。惟独王浩的尸体,俨然如生,眼睛仍睁着,鸟犬莫敢近前,人们都说:“这是有神保护着他(王浩)!”  

五、“剥民自利,吾心不安!”

《元史•刘容传》记载:

刘容,元朝大臣,字仲宽,祖籍青海西宁,后迁徙到山西。本为小吏,受许衡推荐,得权领中书省掾,可以奉命出使。他本身会武术,却喜欢读书,超然于元朝初年的尚武风俗。
    
至元十五年(1278年),刘容以中书省掾,奉旨使江西,抚慰新附的民众。有人劝他稍微收受一些馈送,以便回到京城,用来贿赂权贵,可马上得到荣宠。刘容说:“剥民自利,吾心不安!(剥夺民众以自利,我的心中怎能平静)”他出使回来时,只装载几车书籍,奉献给皇太子。忌嫉刘容的人,便趁机进谗言,因为此事,权贵们便稍稍疏远刘容,然而刘容最终还是不加辩解。在成立管理太子事务的詹事院时,刘容借此时机,上言道:“太子是天下根本,如果得不到品端心正的官员,在左右辅佐他,使那些奸邪谄媚之徒进来,一定会有损太子的德行。”闻者认为是这个道理。很快就任命刘容,为太子司议,又改官秘书监。不久,刘容出任为广平路总管。广平路有富民同姓争夺财产一案,诉讼连年不决,刘容到任,取户籍档案,考查这二人的父祖名字,得其实情,当即进行判决,争夺财产者,于是服从判决。阜子云南王 到达河南,总管府的一位达鲁花赤(人名),想借机厚敛,以通贿于云南王,刘容要求自己亲自往见云南王,便减少了这些费用。
   
“剥民自利,吾心不安!”刘容一辈子,正直无私。后来,他因病,坚持在任上去世。享年五十二岁。
    
六、“宁得死罪,不死饥民!”

《元史•彻里帖木儿传》记载:
    
1329年,彻里帖木儿(人名)升为中书右丞,不久又升中书平章政事,出任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当年黄河变清,有关部门以为是祥瑞,请示上奏于朝廷。彻里帖木儿说:“我知道为臣尽忠、为子孝顺、天下治理、百姓平安,为祥瑞。其余的,有什么会益于治理,而视为祥瑞的?”当年正闹大饥荒,彻里帖木儿商议赈济。其属下以为按制度,必须自县上报于府,府上报于省,然后再上报朝廷。彻里帖木儿慨然道:“人民因饥饿而死者,已经很多了,还能拘于平常规定吗?上报批复,往返累月,人民所存活者,就没有多少了。这是因为有关官员害怕获罪,把责任推给朝廷。我不这样做。”便打开粮仓,大发粮食,进行赈济,又请朝廷治自己专擅之罪。他说:“我宁得死罪,却不肯饿死饥民。”文宗听后很高兴,还赐给他龙衣、上尊等物。
    
七、乌孙古兴修水利

《元史•乌孙古泽传》记载:

乌孙古泽,男性,女真族人,字润甫,元朝临潢(今辽宁巴林左旗)人。从元军攻宋,进入福建、广东、广西,一直在那里为官,为政清廉,多有政绩。
    
雷州半岛近海,潮汐冲刷的东南地力,湖泊池塘的水咸,农民受咸水困扰。海北海南廉访使乌孙古泽,巡视雷州城的北面后说:“三溪水白白流入大海,而不用以灌溉,这正是史起鄙薄西门豹的原因。”便引导民众,疏浚旧有的湖泊,修筑大堤,拦截三溪水而存储起来,建立七个斗门,六条堤坝,用来调节三溪蓄水量的大小;疏导二十四条水渠,以送水到达、灌溉地区。各渠都分别建有闸门,设置看守的人,按时启闭闸门,共计得到良田数千顷,濒海地区的大部分盐碱地,变为肥沃的土地。雷州的百姓,大获其益,衣食饱暖。因此,编了一首歌谣唱道:

盐碱地变成良田啊,
是孙父(乌孙古泽)的教导。
水渠荡起泱泱波纹啊,
长成粳米良稻。
从今以后年年丰收啊,
再也没有旱涝!

百姓年年歌唱,以谢其恩。中国人是知恩图报,永不忘恩的炎黄子孙啊!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