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不孝被认可

清凌


【正见网2019年12月15日】

中国大陆,一位常年在外打工的儿子向老板请了七天假,匆忙回家看望病危的父亲。父亲看到儿子回家,心中燃起对生的渴望,两三天过去,他扔处于病危中。可儿子却耐不住了,紧绷着一张脸,问父亲:“你到底死不死?我只请了七天假,把做丧事的时间都算进来的。”听完此话,老人旋即绝望自杀。儿子迅速赶在一周内办完丧事,继续外出打工,似乎去世的父亲与他并无多大关联。

据报道:在湖北京山县农村,有“自杀屋”、“自杀洞”等,相当一部分老人因为病,不愿拖累子女,选择老屋或荒坡、树林、河沟,安静地“自我了结”。这些老人的死,无论在子女心里,还是村民内心,都没激荡起多少波澜,熟视无睹了,一个个生命的消亡就如一只只猫狗的死亡一样,根本无足轻重。

类似的例子,从网站中可搜出无数,但报道出来的依然只是冰山一角。在偌大的中土,无论农村还是城市,都有不少老人无法忍受孤独寂寞与儿女的不孝,喝农药、上吊、投水、煤气中毒,或其它自残方式了结生命。他们认为可一了百了,既减少自己的痛苦,又减轻儿女的负担,岂不知如此的死亡会招致更大的痛楚,难道生命如此卑微吗?

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里,“百善孝为先”。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名垂青史的十大孝子,开创“孝文化”的舜居首,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刘恒、啮指痛心的曾参、卖身葬父的董永、百里负米的仲由、芦衣顺母的闵损、鹿乳奉亲的郯子、戏彩娱亲的老莱子、刻木事亲的丁兰、行佣供木的江革等等,都是名垂青史的孝子,他们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孝故事,既激励着后人,也一代代延续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二十四孝故事》,成为人们践行孝的范本,经久不衰。在古代,凡对父母不孝,被告上公堂,要坐监牢,甚至遭天谴,被雷电劈死,等等。

几千年过去,历史走到今天,孝依然被人们称颂。可是,在当下的中国,不孝似也理所当然。小孩子不懂感恩,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应该;年青人在外工作成家,一年或几年都难与父母团聚;年逾不惑或知命之年的壮年人依然在为生计奔波,留守老屋的古稀之人或耄耋之人,在农村或城市大量存在,被称为空巢老人,无人照顾,有的死去很长时间,尸体腐烂,都无人知晓,令人极度心酸。

子女尽孝,本是义务,也是人伦使然,不仅需要物质的支撑,更需精神的陪伴与心灵的滋养。老年人不仅仅面临孤独,更哀叹年华老去、无人倾听、无人陪伴,恍若被时代抛弃。每个人都希望“老有所养”,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可在残酷的现实里,很多人总在“等我有了钱”、“等我有时间”,一定孝敬父母,陪伴父母,可惜时间无情、人生短暂。当事业终于成功了,时间也有了,父母却已故去,只能看到一抔黄土,即“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孝敬父母遂成空谈,成了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在当下的中国大陆,由于生活压力的加大,邪党鼓吹“党的利益大于一切”,鼓动人要奉献,致使很多人思维变异,父母的“生老病死”已无关紧要,父母病危、离世皆可不顾,也鲜于受到道德与舆论的谴责,甚至还被邪党宣扬,即不孝被认可了,传统的孝道被颠覆了。如此发展,我们的民族岌岌可危,谁都不再有安全感了,谁还期盼养儿育女呢?

惟愿每个老人能安享晚年,愿那些理所当然的不孝,永远成为历史的过往!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