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之眼”成因16年后终于获解

【正见新闻网2020年12月09日】

2004年,天文学家发现一个奇特的天体,在紫外线波段看起来像一只蓝色的眼睛盯着地球的方向。科学家把它叫做“蓝环星云”(Blue Ring Nebula)。16年后的今天,科学家终于了解了它的成因。

这个奇特的结构最早由美国宇航局的星系演化探测器(GALEX)太空望远镜发现,这个望远镜在2013年已经停用。中心是一颗编号为TYC 2597-735-1的恒星。

当时,GALEX首席调查员马丁(Chris Martin)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天体,可能很快就有人查明它的来历。可是他和同行在之后多年里,越看越无法解释它的来历。

中心这颗恒星氢气的含量不多,似乎是个处于寿命晚期的恒星。可它同时又发出大量红外光线,说明它的周围有一个炙热的尘埃盘,而这又是一颗年轻恒星的特征。所以马丁说,这个天体就像一宗“福尔摩斯案”一样神秘。

近期一份研究终于发现,原来图像上两个看起来红色的圆环,是两个恒星爆炸物产生的锥形尘埃结构的底座,一个以每秒400公里的速度朝着地球移动,另一个以相同的速度朝着反方向移动。从地球方向看去,两个锥形结构重叠在一起,在中心的恒星周围产生环状结构。

研究人员表示,原来当时捕捉的图像,是两颗恒星合并后不长时间的景象,这很难得。观测的时间点恰到好处,如果再早一些,合并刚发生的时候,在大量尘埃的遮挡下,什么也看不到;更晚一些的时间,这些星云已经散尽,也看不到这个景象。

研究员之一加州理工学院的天体物理学家尼尔(Don Neill)说,这个观测的时间点就像“看到婴儿第一次走路,一眨眼,可能就错过了”。

这份11月18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的研究,描述了他们认为所发生的事件过程:一颗类似太阳的恒星,耗尽了自身的氢气燃料,开始膨胀。它旁边一颗小一些的伴星,则开始吸收它的表层物质,吸收来的物质在伴星的周围逐渐形成一个盘状结构。

这颗较小的伴星在绕行的过程中越来越靠近这颗不断膨胀的恒星,最后与之合并,这个过程爆发出大量物质。可是小伴星周围的物质盘阻碍了部分爆发物的扩散,导致爆发物形成前面提到的两个圆锥结构,一个朝向地球,一个背对地球。

项目成员塞伯特(Mark Seibert)说:“这很独特,是同类中仅有的一个。”

(大纪元)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