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地球早期经常遭受巨大小行星撞击

笛睿

【正见新闻网2021年07月20日】

在7月4日~9日举行的国际地球化学年会(Goldschmidt Conference)上展示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在距今25亿年到35亿年前,地球经常被小行星撞击。这期间地球被撞击的次数是科学家以前所知道的10倍。

现在人们记忆犹新的一次大型撞击事件就是6600万年前的那一次,一颗直径近10公里的小行星撞上地球,在墨西哥湾留下一个巨大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Chicxulub Crater)。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是世界十大陨石坑之一,宽达150公里。前不久发表的一份研究已经确认,这场小行星撞击地球所带来的灾难导致地球上恐龙灭绝。

这份研究说,在距今25亿年到35亿年前,像造成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如此规模的撞击事件,大约每1500万年就会发生一次。有的事件规模更大,造成撞击坑可达一个城市那么大,有的甚至和小一些的省份差不多大。

研究介绍说,在漫长的地球演化历史中,大气层和地壳板块的变化,把这些撞击事件留下的最明显的印记都抹去了。然而,这份研究发现远古时期岩石内含有的一种小球颗粒,是探查这些事件的线索。

主要研究者之一美国西南研究院(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简称SwRI)的马尔奇(Simone Marchi)介绍说,受到撞击后,地面的物质被熔化变成大量熔融颗粒和蒸气升到空中,它们冷却后以大量小玻璃珠的形式落回地面。撞击的规模越大,形成的这些小玻璃珠越多。它们分散在撞击现场的岩石层内,根据岩石层内小玻璃珠层的厚度,研究人员可以推测出撞击的规模。

通过分析世界各地小玻璃珠沉积物的含量,这份研究认为,地球早期受到小行星撞击的次数是科学家以前所知道的10倍之多。

马尔奇说,既然地球在远古时代如此频繁地遭受大规模的撞击,这些事件必然对地球的大气结构变化、地壳内化学物质的构成造成深远的影响。

“比如,这些撞击事件可能会影响地球大气内氧的含量。这是我们在考虑的这些事件造成的影响之一。我们发现,地球在每次大规模撞击事件之间的时期,大气内氧的含量可能出现较大的波动。而氧气是支持地球生命的重要元素之一,很可能这样的事件连带地对地球上生命的演化也造成影响。这些联系值得进一步探索,也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内容。”马尔奇说。

没有参与这份研究的同行南非开普敦大学(University of Cape Town)的托斯特文(Rosalie Tostevin)说,遗憾的是这些撞击事件造成的直接证据留下很少,所以科学家看到的情况不够全面,马尔奇的这份研究提供了更好的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早期地球受撞击的次数。

“我们以前都聚焦从地球的内部和生命的演化历史去推测地球大气内氧含量的平衡,其实外太空对地球的撞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思路。”托斯特文说。

(大纪元)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