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4年06月01日】
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公元326年),到现在已有1600多年历史。中国佛教著名十大寺庙之一。位于西湖之西,北高峰与飞来峰之间。五代吴越时,规模宏大建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房屋过1300余间,僧众达3000人。
据《灵隐寺志》载:“创于(东晋)咸和元年竺僧慧理,山门始榜曰: ‘绝胜觉场’,山翁葛洪所书,正殿日觉皇殿……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改景德灵隐禅寺”。明初重建,改称灵隐寺。清康熙二十八年,圣祖来寺题额赐名 “云林禅寺”。
当年印度僧人慧理来到杭州见飞来峰叹道:“此天竺灵鸳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面山建寺,取名“灵隐”。而飞来峰却有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秀丽绝伦,其景观与周围诸峰迥异之处。
灵隐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天王殿入口的弥勒佛坐像,已有200年历史,弥勒佛背后的护法天神韦驮像为整块香樟木雕成的南宋(1127-1279)时作品。大雄宝殿高33.6米,是现存最好的单层重檐寺院建筑之一。殿内正中有贴金释加牟尼像,净高9.1米,加上莲花底座和佛光顶盘,高达19.69米,坐像用24块香樟木拼雕而成,精细而庄严。大殿两侧分列“二十诸天”和“十二圆觉”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殿后侧有海岛立体群塑,共有浮雕150多尊。
提起灵隐寺,人们自然会想起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和尚:济公。济公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卒于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原名李心远,法名济公,浙江台州人,是当时天台临海都尉李文和的远房孙。他剃度出家的地方就是灵隐寺。他的行径被传说渲染得离奇古怪。事实上,济公是一位性格率真而颇有神通功能的名僧。但济公行径与一般出家僧人大不相同。据记载,济公性格不居常规,偶尔饮酒食肉,行若颠疯,与一般寺僧格格不入,监寺不能相容他,被迫离开灵隐寺而到了净慈寺。“古井运木”的故事便发生在净慈寺。他在净慈寺度过了余生,一直到端坐而逝。济公非常热心,乐于助人,寺中有老病僧人,他常为之采办药石。行游时为市人诵经下火,解忧排难,常常灵验,因此为人传诵。济公一生飘逸,喜好云游,出行四方,足迹遍及浙、皖、蜀等地,衣衫不整,寝食无定,神来神去,人莫能测,疯疯颠颠,故又被世人称为“济颠”。
济公的出现验证了灵隐寺的“仙灵所隐”。济公的遭遇也为我们带来启示,就是不能用常规的眼光去评判一个人或一个新生事物,否则就易于失之偏颇。我们当今世上也有许多看似平常普通之人,也许“不普通”就隐藏在“普通”之中,正所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