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22年04月13日】
青铜雕塑的底座上铭刻着:“Let Us Beat Swords Into Plough Shares”,中文大意为:“铸剑为犁”。(公共网路)
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矗立着一座名为“铸剑为犁”的青铜雕塑,雕像中的男子一只手拿着锤子,另一只手拿着改铸为犁的剑。象征着人类要求终结战争,把杀人武器变为生产工具,以造福全人类的美好夙愿,也代表了世界各国人民千百年来渴望和平的伟大梦想。
为了纪念第一次世界和平大会的召开,苏联雕塑家叶夫根尼·武切季奇(Yevgeny Vuchetich)创作了这尊青铜雕像。并于1959年由当时的苏联政府赠送给联合国留作永久纪念,至今仍然摆放在联合国大厦前的广场花园内。
诸不知,早在2500年前,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与三位弟子谈论未来志向时就提出了“铸剑为犁”的远大理想,史称“农山言志”。
据《孔子家语•致思第八》记载: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旍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馘。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勇哉!”
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辩哉!”
颜回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
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
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
对曰:“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
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其现代大意是:孔子与子路、子贡和颜回三位弟子北游农山,登高远眺,直抒胸臆,考问三者的人生志向与远大抱负。
子路说:如果两国打起仗来,我挥舞大刀,率领三军,杀向阵地,能拒敌千里之外,使对方丢盔弃甲,落荒而逃。
子贡说:如果两国打起仗来,我可不费一兵一卒,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居中斡旋调停,便能让两国握手言和。
颜回则说:论武我比不上子路,论文我比不上子贡。不过,如果让我治理一个国家,我将以道德礼乐来辅助明君圣王,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从根本上消除战争,让天下长久太平。
可见,当代联合国“铸剑为犁”的青铜雕像所表达的寓意,与中国古人“铸剑戟以为农器”的志向有异曲同工之妙。
《孔子圣迹图》之 “农山言志”。 (公共网路)
其实,在中国古代诸多历史文献中,这则故事还有其它三个不同的版本:
一是《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言其愿。丘将启汝。”
子路曰:“由愿奋长戟,荡三军,乳虎在后,仇敌在前,蠡跃蛟奋,进救两国之患。”
孔子曰:“勇士哉!”
子贡曰:“两国构难,壮士列陈,尘埃张天,赐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粮,解两国之难。用赐者存,不用赐者亡。”
孔子曰:“辩士哉!”
颜回不愿。孔子曰:“回,何不愿?”颜渊曰:“二子已愿,故不敢愿。”孔子曰:“不同,意各有事焉。回其愿,丘将启汝。”
颜渊曰:“愿得小国而相之。主以道制,臣以德化,君臣同心,外内相应。列国诸侯,莫不从义向风,壮者趋而进,老者扶而至。教行乎百姓,德施乎四蛮,莫不释兵,辐辏乎四门。天下咸获永宁,蝖飞蠕动,各乐其性进贤使能,各任其事。于是君绥于上,臣和于下,垂拱无为,动作中道,从容得礼。言仁义者赏,言战斗者死。则由何进而救,赐何难之解?”
孔子曰:“圣士哉!大人出,小人匿;圣者起,贤者伏。回与执政,则由、赐焉施其能哉!”
二是《韩诗外传•卷九》:孔子与子贡、子路、颜渊游于戎山之上。孔子喟然叹曰:“二三子各言尔志,予将览焉。由尔何如?”
对曰:“得白羽如月,赤羽如日,击钟鼓者,上闻于天,下槊于地,使将而攻之,惟由为能。”
孔子曰:“勇士哉!赐尔何如?”
对曰:“得素衣缟冠,使于两国之间,不持尺寸之兵,升斗之粮,使两国相亲如弟兄。”
孔子曰:“辩士哉!回尔何如?”
对曰:“鲍鱼不与兰茝同笥而藏,桀纣不与尧舜同时而治。二子已言,回何言哉?”
孔子曰:“回有鄙之心。”
颜渊曰:“愿得明王圣主为之相,使城郭不治,沟池不凿,阴阳和调,家给人足,铸库兵以为农器。”
孔子曰:“大士哉!由来,区区汝何攻?赐来,便便汝何使?愿得之冠为子宰焉。”
三是《说苑•指武》:孔子北游,东上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从焉。孔子喟然叹曰:“登高望下,使人心悲。二三子者,各言尔志,丘将听之。”
子路曰:“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闻乎天,旌旗翩翻,下蟠于地,由且举兵而击之,必也攘地千里,独由能耳。使夫二子为我从焉。”
孔子曰:“勇哉士乎!愤愤者乎!”
子贡曰:“赐也愿齐、楚合战于莽洋之野,两垒相当,旌旗相望,尘埃相接,接战构兵。赐愿著缟衣白冠,陈说白刃之间,解两国之患,独赐能耳。使夫二子者为我从焉。”
孔子曰:“辩哉士乎!仙仙者乎!”
颜渊独不言,孔子曰:“回,来,若独何不愿乎?”颜渊曰:“文武之事,二子已言之,回何敢与焉!”
孔子曰:“若鄙心不与焉,第言之。”
颜渊曰:“回闻鲍鱼、兰芷,不同箧而藏,尧、舜、桀、纣,不同国而治。二子之言,与回言异。回愿得明王圣主而相之,使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锻剑戟以为农器,使天下千岁无战斗之患。如此,则由何愤愤而击,赐又何仙仙而使乎?”
孔子曰:“美哉德乎!姚姚者乎!”
子路举手问曰:“愿闻夫子之意。”
孔子曰:“吾所愿者,颜氏之计。吾愿负衣冠而从颜氏子也。”
孔子《瑟儆孺悲》的典故,与老子“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谋而合。(公共网路)
由于圣人的言论都是其弟子或后人,根据记忆或传说整理而成的,必然有文字上的差异。上述四个版本虽然各有差异,表述语言也不尽相同,但是结构顺序、主题基本一致。均通过“孔门三杰”陈述各自的人生抱负,展现了儒家以礼治、仁爱为中心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在孔门由、赐、回三大弟子中,子路以勇著称,子贡以辩见长,颜回则以德取胜;可谓子路立功,子贡立言,颜回则是立德。这既体现了孔门弟子建功立业的宏大心愿,也表达了儒家仁义治国的伟大理想。
而颜回立志以德辅佐圣王,以礼乐治国,希望百姓们安居乐业,变兵器为农器,远离战火与硝烟,使老有所养,幼有所依,社会安宁,天下太平,也就是“铸剑为犁”的政治主张,对维护当今世界和平与安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