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4年06月09日】
瘟疫和其它天灾,旱、水、虫、风、地震等一样往往对人类和人类的历史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人间的社会、秩序、社会变动与重大事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纵观历史,是人主宰着人类的命运,还是苍天主宰着人类的命运?
南宋以江南偏安,共152年。在这期间,宋、金、西夏、蒙战事不断。宋金之战,朝廷欲与金主和,压制军民抗金,时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抗金将领岳飞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害死于狱中。
南宋疫病出现的次数十分频繁,流传密度较高,平均每5年出现一次,以帝王来说,宋高宗时约平均6年出现一次,宋孝宗每2年一次,宋光宗每2.5年一次,宋宁宗每2.4年一次,宋恭帝每年1次。疫病流传频繁。
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六月,浙西大疫流行,平江府以北的河流中到处都是死尸,难计其数。至这年秋冬季节,绍兴府大疫仍末趋缓,依然有大量病人不治身亡,官府被迫进行赈济,施粥发药。绍兴二年(1132年),浙西会稽地区痢疾流行。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宋军在张浚的部署下开始了北伐战争。由于北伐失利,金军乘机南侵,隆兴二年十月,金军占领了濠州、滁州,再次兵临长江。为躲避战争,淮河流域的老百姓纷纷渡过长江,总人数超过二三十万,只见长江南岸到处都是“结草舍遍山谷”。艰难的流浪生活造成了“暴露冻馁疫死者半,仅有还者也死”。饥民中疫病流行,而原本居住在两浙地区的老百姓也同样被波及到,“疫者尤众”。这场战乱和疫病传播─直延续到第二年,加上当时浙江又爆发了水灾,所以京城临安及绍兴府出现大批逃难的饥民.大瘟疫重又复发,迅速波及到两浙路的全境。清光绪《归安县志》记载了这场大疫,说:“六月,水坏圩田,大疫,饥民殍徙者不可胜计。”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夏天,临安府有大疫流行。一直到秋天,疫情仍继续在蔓延。这年秋天,江南西路发生水灾,大水冲垮了家园,人们纷纷涌向一些城镇逃难,居住相对集中的难民中没过多少时间就发生疫病,当时最为严重的是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大疫加上水灾,老百姓“多死”。
淳熙八年(1181年)夏四月,临安府出现大疫情,“禁旅多死”。孝宗慌忙命令医官外出巡视治病。这年的疫病流传面比较广泛,其中宁国府(今安徽宁国)被夺去生命最多。
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春天,涪州(今四川涪陵)出现疫情,死了数千人,疫病的死亡率显然很高。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四月,首都临安大疫,贫民百姓疫死后无钱安葬,露尸街头,比比皆是,就连政府军队中的士兵疫死者也有很多。这年的疫病流行范围很广,太湖周围的湖、常、秀三州自春天开始一直至初夏,“疫疾大作”,湖州尤其严重,当时有个村庄七百多户,死绝的有一大半。五月时,疫病稍趋平缓,但六月以后再次大爆发。
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夏天,淮河流域发生大疫,死掉人数今天已难以知晓。当时政府曾招募民工掩埋尸体,凡是谁掩埋了超过二百具尸体的,政府可以给他文牒度为僧人。从这年开始,浙江地区连续数年发生了大疫。临安府尤甚。嘉定二年夏,临安府又出现大疫,“民疫死甚众”。从淮河流域因躲避战乱逃到长江以南的灾民,因饥荒和大热天,“多疫死”。第二年四月,临安府仍然大疫流行,“都民多疫死”。嘉定四年,临安府再次大疫流行,没人掩埋的尸体到处都是。
嘉定十五年(1222年),南方的赣州大疫流传。真德秀记载当年汀、邵、钊三州“疫者各以万计”。尽管天气已经十月,但“炎郁不少衰”,热得不正常。
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浙江永嘉地区大疫,死者不可胜纪。这一时期元兵展开了灭亡宋朝的攻势,其主力直奔临安,沿途宋军纷纷投降。德佑元年(1275年)六月,常州等城为元军占领,城内居民纷纷四处逃窜,“民患疫而死者不可胜计”,躲到城郊天宁寺的灾民中也出现疫情。由于居住得十分拥挤,疫情一旦出现就无法收拾,“死者尤众”。德佑二年闰正月,元军包围了临安府,三月,元人进入临安府,小皇帝赵(曰上,丝下) 被送往大都(今北京),全太后及太皇大后谢道清也先后被解往大都。在数月围困之后,临安府一片混乱,乌烟瘴气。闰三月时,天气稍有点炎热,疫病大作,“城中疫气蒸蒸,人之病死者不可以数计”。国家已经破亡,而疫病再次凶猛地降临。
据历史记载,南宋疫病较多地发生在以临安府为中心的两浙地区。
高宗时期,绍兴元年(1131年)、绍兴十六年(1146年)、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浙西地区发生三次大疫。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浙之饥民疫者尤众”。
乾道元年(1165年),“行都及绍兴府饥民大疫”。
乾道六年(1170年)春,因上年的冬天特别暖和,所以春天就出现了疫病,史书没有记载这次疫病的具体地址。
乾道八年(1172年),行都民疫。
淳熙八年(1181年),临安府大疫。
淳熙十四年(1187年)春天,“都民禁旅大疫,浙西郡国也疫”。
宁宗庆元元年(1195年),临安大疫,浙西的环太湖地区也出现疫情,以湖州最为严重。
庆元二年(1196年),临安府继续有大疫出现。
庆元三年(1197年)三月,“行都及淮浙郡县疫”。
庆元五年(1199年)五月因久雨,民多疫。
嘉泰三年(1203年),临安府又见疫病流行。
嘉定元年(1208年),“是岁浙民也疫”。
嘉定二年(1209年),“都民疫死甚众”。
嘉定三年,已连续二年出现疫病大流行的临安府又一次遭到了疫病的袭击,“都民多疫死”。
嘉定四年(1211年),临安府连续第四年疫病流传。
南宋末年,恭帝德钓元年(1275年),常州等四城出现大疫。
德钓二年闰三月,临安府大疫,“死者不可以数计”。
见于记录有超过20次的疫病是在临安府为中心的浙区流传。
参考资料:
《三千年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