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他人儿子患恶疾 改过从善皆痊愈

刘晓


【正见网2022年05月15日】

《太上感应篇》上有这么一句话:“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意思是看到他人得到什么东西或取得什么成就,要象自己得到什么东西或取得什么成就一样开心,而不是心生嫉妒;看见他人失去什么东西或者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情,要象自己失去什么东西或者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情一般,为之难过,而不是幸灾乐祸。即要以同理心对待他人。如果做不到,就会失德,甚至遭到报应。

东周燕国有一任宰相名叫薛瑗,他位居相位,却不能做到以同理心对待他人,看到别人有所得,就心生嫉妒,好像自己失去了什么:看到别人有所失,内心就很高兴,好像自己得到了什么。也就是说,他根本看不到别人有才能,有好名声。因为他是这样的人,所以没有向燕王推荐一个贤能之士。对于别人推荐的能臣,他则想尽办法阻挠,不让燕王重用他们。

作为宰相,薛瑗这样做就是在误国误君,结果晚年时报应降临。他的十个儿子中,一个死在狱中,其余几个儿子或是瞎子,或是聋子哑巴,或是得了怪病,佝偻痴傻。

他的友人公明子皋经过他家,便问薛瑗:“先生究竟做了什么事情,以至于全家遭此祸事?”薛瑷说:“想来想去,应该是我在当宰相时,未曾举荐过一个人,也不曾接纳过一个人,看见贤能之人就像看到了仇人。看见别人失去什么,就好象自己得到了什么;看见别人得到什么,就好象自己失去什么,恨不能自己得到。”

公明子皋听后叹道:“先生这样妒忌他人,是要招来灭门之祸啊。现在已经殃及子孙,使他们受到了恶报。”

薛瑷听罢,神色忧惧,心魂茫然,稽首表示知道自己错了,希望可以有机会改过。子皋对他说:“天虽高高在上,但却明察秋毫,行恶者必遭殃,行善事者必有福气,改恶从善,不怕晚。”然后,送给他赤松子《中诫经》一书,让他好生依此而行。《中诫经》是以黄帝和仙人赤松子对话的形式,向世人阐述了大道的至简至易,告诫人们要积德行善。

从此,薛瑷遵照此书教诲,积德行善,看见别人有所失,心下为之悲伤,见人有所得,内心喜悦。他还将之前积攒的金帛钱谷,散发给孤寡贫穷之人,时常救济穷困,对他人十分宽容,不追求华美的服饰,不贪美味,敬天地,信鬼神,知足俭约。

数年后,薛瑷儿子的疾病都痊愈了,这是“天之报善也”。

参考资料:《赤松子中诫经序》
                   《太上感应篇》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人物

神传文化网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