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24年09月25日】
“房谋杜断”说的是唐朝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他们皆是望族之后,才气纵横,凭借自己杰出的智慧与才干成为唐太宗的得力助手。更为可贵的是,此二人怀珠抱玉,为国为民,互不猜疑妒嫉,默契配合,共同为唐朝的兴盛立下汗马功劳,最终成就了千古美名。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秦王李世民创立文学馆,招集了很多人才,号称“秦王府十八学士”,房玄龄、杜如晦亦在其中。他们二人跟随李世民出征,房玄龄能诗善文,掌管文牍,军书奏章,他经常代替李世民入宫,高祖感叹道:“玄龄为我儿奏事,虽然远隔千里,却好像与世民面谈一样”;杜如晦善于分析决断,参赞军事,非常迅速。此二人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深得李世民的赞赏和信任。
李世民每次打败敌军、攻破城池,众将领争夺的都是金银珠宝,房玄龄却收罗人才,充实幕府,将领中勇敢而又有谋略的,房玄龄就与他结交,以让他效力李世民。李世民平定长安以后,唐高祖为了分散李世民的势力,把秦王府中很多官员都调往外地,其中包括杜如晦。房玄龄向李世民进言道:“杜如晦是一个辅佐帝王的人才,如果想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属。” 李世民于是急忙将杜如晦调回秦王府。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是范蠡留下的名句,历朝的功臣良将被诛杀的不少。然而唐太宗是一位仁德皇帝,礼贤爱才,他登上皇位后,功臣多半得以善终。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房玄龄和杜如晦分别被任命为左、右仆射,太宗任人唯贤,用人不疑,给予二人充分的信任与权力。
千里马遇上了伯乐,房、杜二人尽职尽责、齐心协力为国操劳。他们并没有居功自傲、专权跋扈、忘乎所以,而是礼贤下士,广招人才,朝中人才济济,言路畅通,使得当时唐朝的政治、经济、农业、宗教、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大力发展。
为了建立一个繁荣稳定的社会,使百姓安居乐业,房、杜二人以隋朝制度为基础,综合历朝成果与教训,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唐朝典章制度,废除了许多严酷的法令,利国惠民,为开创贞观盛世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为唐朝的繁荣昌盛立下了不朽功勋。
房玄龄通晓政事,又有文才,办理公务谨慎小心,运用律法公正,对人宽厚豁达。每次太宗与房玄龄议事,总是让杜如晦决断,等杜如晦来了,最后还是采用房玄龄的计策,这都是因为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善于决断,此二人默契配合,相得益彰,再加上英明果敢的太宗,真是珠联璧合。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三月,杜如晦病重,太宗派太子前去问候,后又亲自前去探望。十九日,杜如晦去世。太宗悲痛不已,每次得到好东西,总是会想起杜如晦,赐其家人。过了很久,说起杜如晦,太宗仍然泪流满面、甚是怀念。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房玄龄病重,太宗召他去玉华宫,让其入殿时坐轿,到皇帝御座旁再下来,太宗将他留在宫中疗养。七月二十四日,房玄龄因病去世,太宗更是悲痛不已。城阳公主嫁给了杜如晦次子杜荷,高阳公主嫁给了房玄龄之子房遗爱。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了凌烟阁,陈列由阎本立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并经常前往怀旧,房玄龄、杜如晦亦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