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25年01月11日】
清朝官员、画家钱维城钱文敏公,自幼就十分聪慧,十岁就能作诗,十九岁就中了举人,在乾隆十年(1745),也就是他26岁时高中状元,被授翰林院修撰。
从小跟随祖母学画的钱维城在绘画方面也颇有所成。一次,在跟随乾隆皇帝的一次狩猎中,乾隆射中一只老虎,钱维城受命创作“射虎图”。画完成后,得到了乾隆的连声称赞,并下令将此画刻在木兰围场的石头上,从此钱维城在画坛上名声大振。
此后,钱维城历任右中允,入直南书房,充日讲起居注官,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礼、工、刑部侍郎等职。乾隆二十七年(1762),在刑部侍郎任上,钱维城奏请申明有漏洞的律例二事:一是凡所杀的是罪犯,就宽恕杀人罪,即杀死罪犯不论罪。但作案后移动尸体,反遭流放,这是本小末大。二是杀死拒捕的奸夫者,按由于殴斗、打架而杀死人论罪;而杀死不拒捕的奸夫者不论罪。依此律例会使奸夫索性都拒捕。此二项所请在被相关部门讨论后得以纠正。
乾隆三十四年(1769),钱维城被任命赴贵州,查审威灵知府刘标贪污国库金币,以及前任巡抚方世俊等索贿贪赃枉法案。他微服私访,打破关系网,终令案情大白,罪犯也被依律论罪。
据梁恭辰所著的《劝戒录》中记载,钱维城前往贵州途经衡阳时,得知回雁峰有名高僧名叫通慧,善于相面,就前去拜访。通慧说:“观钱公的面相,必登三公宰辅之位,你的两个儿子也会做高官。不过你的眉宇间稍露杀气,如果你能行善培养福德,相貌也会随之改变,希望你勉励行之。”无疑,通慧在点化他戒杀。
等到钱维城从贵州返回,再去拜访通慧和尚时,和尚大惊,只说了一句“可惜”,再无他语,钱维城也沉默不语。显然,他并未按照高僧的建议戒杀,而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情。
钱维城有两个公子,乾隆三十九年(1774)时,大公子钱中铣已是内阁中书,二公子钱中钰也议叙中书科中书,果如高僧所言。议叙,指清代官吏有功而交吏部核议奖励。
两位公子都年方二十多,状貌魁梧,聪明绝世,善于作诗,精通八法(注:指书法中的八种笔法),完全继承了家学传统。然而,令人感叹的是,这样两名年轻才俊却在几年后,都无疾而死。中铣死于船上,中钰死于车中,说都是遇到了冤鬼作祟而被捉走。当时人们都不知道原因何在。
后来钱维城本家的文人钱泳,在扬州与著名诗人赵瓯北先生谈及此事,才得知原委。原来钱维城在贵州查办刘标亏空一案时,由于前任贵州按察使高积,曾经查办钱的表侄蒋牧并将其处以绞刑,钱维城挟此私恨,故意苛求,竟然将本不当死的高积斩首作为报复。
事情虽然过了十年,但被冤杀的高积的鬼魂却没有放过钱家,钱维城的两个儿子就是被其索命而死,这大概也是冥府允许的。而高僧通慧预知了这一切,因此善意提醒钱维城莫要过分,但其报复之心很强而没有听从,最终招来了不该有的报应。
报应似乎并没有终止。乾隆三十七年(1772),钱维城的父亲去世,身为刑部侍郎的他回家服丧。一天晚上梦见一个大石碑上写着“哀哀哀”三个字,心里很是厌恶,就告诉了他的弟弟钱竹初。钱竹初解道:“三口为品,兄长将来会穿一品的官服。”
没过几天,钱维城旧病复发,死于家中。乾隆帝特赐“尚书”衔,谥文敏,赐祭葬如例。尚书是朝廷的一品大员,原来是应验在这里。
而钱维城的两个孙子,一个考中了副举人,一个有痰疾,不能说话。到了他们这一代,家道已经衰败。这应该也是钱维城不积德行的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