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台湾未来科学文化研讨会论文:汉字是一个生命体



【正见网2005年06月28日】

一、汉字是一个生命体:有他的聚、散、离、合,也有他的成、住、坏、灭。

在古代,“道”这个字,总是和“德”一家亲,人们总是“道德高”,“道德低”的在谈论着,老子写下道家的精华五千言,就叫做《道德经》。到了现在,“道”与“德”,早已分道扬镳,它又和“路”联在一起,人们看到的处处是“道路长、道路短”的。“德”失去了“道”的陪伴,不甘寂寞也找来了“功”做伴,因为现代人喜欢做“功德”,却不喜欢讲“道德”。

再说“成、住、坏、灭”。世界三大古文字,其中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圣书体),都曾在历史的舞台大放异彩,如今却都已走入了博物馆,只能供人凭吊,唯独中华民族的汉字,走过三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历经蹒跚的脚步,如今却老当益壮,神采奕奕,大步走向世界的舞台,展现动人的光彩。

二、美妙的汉字:在所有的古文字中,汉字硕果仅存,绝非侥幸,它的美好,奥妙,值得探索。

1. 汉字是神传的文字

“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从科学来看,也许只是遥远的传说。但从“文化人类学”来看,传说的背后,其实往往隐含着更多的真实。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有四个眼睛,是一个半神半人的人物。当他从天上带来这种文字时,上天喜悦的祝福,并降下小米来庆贺。而妖魔鬼怪,看到人类有了文字,有了智慧,再也无法愚弄操控,他们失去了衣食父母,只好连夜抱头痛哭。人们感念仓颉的贡献,从南北朝时期起,“仓颉”就和“至圣先师孔子”受到中国人的膜拜。

历史上汉字也拥有神圣的地位,在民间,写过汉字的一张小纸片,都不能随意丢弃。到今天,在台湾保存传统文化较多的客家聚落,标明“敬惜字纸”的敬字楼,仍随处可见。

2. 汉字每一笔一画,都有它的内涵

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博物馆。西洋的所有拼音文字,不管是英文、俄文、拉丁文等等,它的文字只能纪录声音。失去了声音,就没任何意涵。

“汉字”是现今唯一能表意的文字,它的每一笔一画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信息,诸如造字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经济活动,文化思潮等等,许许多多的先民的秘密,都隐藏在汉字的笔画当中,真实的保留了先民生活的面貌。走進汉字,你就走進中华文化的博物馆,足以让你流连忘返,以下试举一些例子。

有些人以为中国传统文化,歧视女性,他们的说法是,有很多不好的字,是“女”字旁的。像“奸”、“妖”、“奸”等等,但这只是看到事情的一点而已。我们来看人生中很重要的---“姓”、“婚”和“姻”这三个字,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色呢?我们常请问人“贵姓”,“姓”代表一个人的来历,出身,请问大家的“姓”是跟着爸爸还是跟着妈妈来的呢?绝大部是跟着爸爸的姓,那为何用“女”字旁呢?而“婚姻”是人生大事,是男女双方的大事,那么至少其中一个字要用“男”字旁啊?

历史上传说:上古只知有母,不知有父。这是很早很早的社会,中国的汉字就保留了这一段的文化。我们看“安、好、妥”和“奸、妖、奸”这两组字,好坏相较看起来很矛盾。但历史在往前走,汉字也在变化着,在商朝甲骨文中只有“安”,只有“好”,只有“妥”,没有“奸、妖、奸”三个字,那是后来男性掌权后所造出来的字。

譬如说“人”这个字,“楷书”的“人”和三千年前的甲骨文的“”,都是简简单单的两画没有什么变化。只是“甲骨文”的“”看起来比较像真正的人,两手垂在胸前,弯着腰。这表现出三千年前中国人对“人”的基本看法,也就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人是最复杂的,连画家都会感叹画鬼容易画人难。台湾俗语说:“一样米养百样人”。人世的种种,确是很复杂,但人生真要那么复杂吗?简简单单的两画,不也是人生吗?再复杂的问题,弯弯腰,赔个礼,不就变得简单了吗?从这简单的两画,你也许可以看到更多,从英文“human”里你能看到什么呢,用电子显微镜,也很难找到什么吧!

再举“家”这个例子,“家家有本难念经,家丑外扬不好听”,要造一个共同认可的“家”字还不容易呢!从甲骨文的「」字里,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呢?甲骨文的「」字,上面是房子「」,房子里有一只「」(猪)。家,当然要有自己的房子才温馨,摆一只猪干什么?家难道是猪窝吗?

其实他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呢?“家”在农业社会里,不只是吃吃睡睡的地方而已,家是一个经济生产单位,有生产力,家道才会兴旺。牛、马一年才能生一只,猪一次可以生十二只,一年还可以生两次以上。家中有猪,不但生产力旺盛,更象征着百子千孙,子孙绵绵。

3. 汉字能跨越空间时间的阻隔

汉字的稳定性最高,而拼音文字,随着语言不断在变迁,它的文字也在不断的变迁。所以现在英国大学生,已经很难看懂三百年前的莎士比亚,而中国的小学生却能对一千多年前的唐诗朗朗上口。一九一一年思想家梁启超,来到日据时代的台湾,访问抗日文学家林献堂,启发林献堂以文化抗日的思想。他们一个说广东话,一个说台湾话,但两人相见甚欢,毫无阻隔,因为他们是用汉字笔谈,所以汉字的这个特色,使他成为化解隔阂的和平使者。

4. 汉字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品

汉字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书写形式,有的稳如泰山,有的龙飞凤舞,再加上历代无数书法家的努力经营,汉字的书法,已成为纯粹的艺术品,在日本,书法就被尊称为“书道”。

5. 汉字蕴藏无限的宝藏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桥梁,汉字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五千年文化,走進汉字,你才能走進中华文化的堂奥。在这里,你可以聆听至圣先师的谆谆教诲。如果喜欢新奇,也可以听听“白马非马”的百家争鸣;喜欢文学,你可以分享屈原的孤独。在几万首的唐诗宋词中,总可以找到你的知音。既像科学又像哲学的中医,既神秘又迷人的天文知识,丰富不亚于今天……,走進汉字,绝对让你满载而归。

6. 汉字的变迁反映时代的思潮

汉字从商朝的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书,几经变化,字型笔划有的变胖、有的变瘦、变繁、变简,在在反映出不同时代的不同思潮。

譬如从甲骨文到周朝的金文,有些字体不但没简化,还变得繁复、对称美观,譬如“集”、“齿”两字。

 

甲骨文 金文
齿 甲骨文 金文

正反应出周朝人重视文采礼仪的要求。秦朝力行“车同轨,书同文”。禁止各国有自己的文字,以秦之“小篆”为标准,正反应秦朝的中央集权,统一思想,讲究效率的精神。隶书的出现,则反映出秦朝的严刑峻法。法多,犯法的人也多,官吏管理隶卒,文书频繁往来,为求快速书写字,而有隶书。到了汉、唐二代,中华文化充分发展,文治武功盛极一时,四方远来朝贡,文学艺术,科学技艺也都登峰造极。此时,方方正正,稳重大方的楷书,正是泱泱大国之风的展现。楷书从唐代定型后,到今天已有一千年。虽然俗字、简字、变体字,仍不断产生,简化虽是潮流,但从整体来看,楷书实际简化的极少,因为汉字历经三千多年的演变,考验已经成熟,接近尽善尽美了。“楷”就是“端正”、“楷模”的意思,所以“楷书”也叫“正书”。因此楷书再简下去,就要伤害到汉字的精华了。

三、变异的简体字

看到“灭”、“圣”、“义”、“卫”这样的汉字,总是让人觉得不舒服,感到不安。

有些人以为简体字是中共创造的。其实甲骨文时代简体字就存在了,太平天国曾推出一百多个简体字,民国二十四年教育部也公告了四百廿三个简体字,不过不到半年就废止了。民国四十二年考试院副院长也在台湾推行简体字,经过正反两派论战,最后也没有施行。到了今天,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用到一些简体字。

简体字书写快速,但缺乏汉字精神,所以不能代替正体汉字。但今天中国大陆通用的简体字和已往的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可以从几方面来看:

1. 中国大陆通用的简体字目的---消灭汉字

汉字几千年来的演变,不论是繁化或简化,其目的都在充实汉字的内涵,方便更多的人使用,進而使汉字发扬光大。而中共简体字的最终目地是彻底“消灭汉字,走向拼音化”。

所以一九五一年毛泽东指示:“文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的共同方向―拼音化”、“在实现拼音化以前,应先简化汉字”。所以中共的简体字,只是消灭汉字以前过渡时期的代用品而已。

2. 消灭汉字的目地---阻断中华文化的承传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藉着汉字,一脉相传数千年。若失去了汉字,中华文化也将失去了依托。一群没有传统文化、思想的百姓,是会让统治者任意操控、愚弄的。当年日本统治台湾时,禁止台湾人学汉字,连姓名都要改成日本姓氏。统治者的目的,就是借用消灭汉字,来阻断台湾人与中华文化的联系,精神上变成真空,最后达到奴化台湾人的目地。

中共有计划的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好的一切,都扭曲为“落伍”、“守旧”、“迷信”。把至圣先师孔子丑化为“虚伪狡诈的政治骗子”。如果百姓能使用汉字,直接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丰富内涵,就能马上揭穿中共的谎言。所以消灭汉字,就能阻绝百姓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失去传统文化的百姓,就可以为极权统治所操控、奴化。

3. 现通用的简体字是最怪异的文字

文字有两大体系,一是表意的文字,也就是文字的笔划是有意义的,汉字是现存唯一表意的文字。二是标音的文字,文字本身只代表声音,再由声音表达意义,文字本身没有意义。法文、日文等所有拼音文字都是这一类的。

汉字的笔划是有涵义的,才可以表示意义或读音。而简体字有些没有任何意义,它又不代表声音,所以也不是汉字,但也不是拼音文字,它只是一个亳无内涵的图形。

我们来看看“偕”的简体字。“买”字的上面是一把带钩的刀,底下是一个人头。一刀砍到头上,这种买卖也太可怕了。这种字没有真正内涵,也没有声音的联系。真正汉字的“偕”,上方不是“四”,而是“网”,是捕鱼的网,动词是“把鱼网進来”。“偕”的底下是“贝”,“贝”在古代当货币使用,意思很清楚:“用钱把东西网進来”,这就是“偕”啊!

再看“卫”这个字,“卫”这简体字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声音的联系。正体的“徐”是城墙(中间的口),外围有许多人在守护、保卫。金文的卫“”意思就看得更清楚。

4. 反客为主、混淆是非

简体字在历史上过去一直存在着,虽然它书写较快,但它不含汉字精神,不合六书的造字方法,所以简体字一直只能在小范围、私文书中使用。所以有些简体字虽然已经存在上千年了,但还是不登大雅之堂。如今中共大规模把简体字当成正式文字,真是反客为主、混淆是非。

四、现通用的中共简体字反映了什么

文字是一个生命体,文字的变化,反映这个时代的思潮,金文的对称美观,反映周朝人的重视礼仪文采。楷书的方方正正,反映汉唐盛世,堂堂正正的国风。那中共的简体字又反映了什么呢?就先从几个字来看看吧!

1. 柳(甲骨文是“”)

中国人最重视“柳”这个字,朋友之间讲义气,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便是“柳”的典型。做生意买卖讲信义,义之所在,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只要该做的事,慷慨赴义,义不容辞。中国人为什为一直这么重视这个义呢?因为古人造字,已经把这些内涵都放進这个“柳”字里面了。

我们来看看甲骨文这个“”字。“”上面是个“”,羊肉美味又滋补,这样的好东西,当然要奉献给神明,所以“羊”也代表“祭品”、“供品”。底下是一个“”(我)字,表示自己。上下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把我自己,当成祭品,无私的奉献。文天祥的成仁取义,关公的义薄云天便是很好的例子。

再看看简体字的义,“义”,先是斜斜的两画,组成一个大叉叉,中间一点也是斜斜,整个三画都是斜斜的,你能从这三画找到一点点和“正义”有关的东西吗?

2. 慢(甲骨文是“”)

“慢”这个字,在中国人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像孔子,我们称为“至圣”。杜甫称为“诗圣”。“”这个字在“甲骨文”中是一个人,有一个特别大的耳朵,旁边再加一个口。“大耳朵”表示听得明白,有耳朵就可以听,但要事事听得明白可不容易。孔子到了六十岁才“耳顺”,才知道别人话中的真正涵义。旁边的“口”,表示讲得清楚,人,天天在说话,但要把话说得清楚可不容易。有时你越说,别人越糊涂,说不定还“祸从口出”呢!所以“慢”,就是必须具备“听得明白又能说得清楚”,是有很高境界的人。

“慢”的简体字是“圣”,汉字的笔画有它的涵义,而西洋拼音文字则可以读出它的音。但这个字既找不到笔划的意义,也没有声音的联系,不是汉字也不是拼音文字,难道是要把“圣”人等同为“怪”人吗?

4. 叁(甲骨文是“」)

再看“叁”这个字,“落叁缤纷”、“秋霜红叁”,“叁”这个字,无论在文学作品中,或是在甲骨文中,都是既美丽又诗意。

甲骨文的“”,没有草字头,表示是一棵树,树上长出三片造型可爱的叶子(三代表多数)。

“叁”的简体字是“叶”,表示“十个口”。在汉字里,一个口是嘴巴,三个口是“品”,人口众多的意思。一个头有四个口是“嚣”,表示“吵闹”的意思。十个口是“古”,古代的古,表示十口相传,已经传了十代了,是很古老的事了。每一个字意思都很清楚。

而简体字的“十个口”,竟然变成树叶的“叁”。树叶有圆有扁,有长有短,但总不会长成“十口”这样子吧!

五、简体字的后遗症

一个社会,如果很多人在使用假钞,那就会伤害到整体的经济,也会破坏人与人的互信。一个国家,如果大家都使用一种虚假的文字,那又会如何呢?大陆古文字学家唐兰,在文革后来到香港中文大学说:“有句话,过去不敢说,现在要讲。汉字是不应该简化的”。

不该做的事做了,必然会有问题。简体字随着使用的时间的拉长,所产生的后遗症就越来越突显。兹举其大者来谈一谈:

1. 改之又改,乱之又乱

“稳定性”是汉字的特点,所以我们可以直接“聆听”孔子的殷殷教诲,可以吟咏李杜的唐诗,直接欣赏颜真卿气势磅礴的书法,楷书从唐代定型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被简化的字极少,因为楷书已经是最精简的了。武则天聪明绝顶,她花了十五年的时间,才造了十八个新字,到今天也只有她的名字“(上明下空)”这个字留存下来。可见造字、改字之庄严与不易。

中共在一九五六年一口气推出二千二百三十五个简体字,既不按六书的造字法则,也没有自己新的理路,既没有汉字的神圣内涵,又没有拼音文字的简便。简体字之间矛盾之处,更是随处可见。如:

“儆”可以简化成“文”,所以“?z”的简体字是“坟”,但“ ?庇植坏扔凇?臁保??S”也不是“.小薄?p>“剐”的简体字是“笔”,也就是“聿”简化成“毛”,但“律”又不是“彳毛”,“肆”也不是“橥毛”。

“?”的简体字是“鸡”,也就是“奚”简化成“又”,但“溪”又不等于“汉”,“厍”也不是“又谷”,等等等等。

以上这些字,为什么这个字可以这样改,那个字不可以这样改呢?简体字造字的根本原则是什么?真是引起全国百姓的好奇。最后,恍然大悟,简体字的造字的原则就是“随心所欲”、“欢喜就好”。百姓得知这个造字秘诀后,顿生“彼可取而代之”之心,于是士农工商,全民造字运动,风起云涌,现代的仓颉满街跑,大家都来改。

譬如说流慕的“流”,本义是看到别人吃好吃美味的“羊”肉,自己“欠”缺没有,羡慕得流“口水”,所以是“三点水”。简体字把它改成二点,百姓说三点可以改成二点,那二点改成一点更好,所以羡慕的“羡”,现在有“羡”和“”两种简体字,而“酒”的简体字有:“洒”、“ン西”、“ー西”、“シ九”、“ン九”、“シ久”、“ン久”
等等,真叫人眼花撩乱,有的人干脆用正体汉字,以表示自己的文化水平高。

所以现在中国大陆街上招牌,书信往来,有正体汉字,有法定简体字,有社会通行简体字,有私家简体字,百家争鸣。民间改,政府改,从一九五六到一九八六的三十年间,政府对简体字已经大改五次,小改不知多少次。

2. 空之又空,假之又假。

假钞,伤害经济,也破坏人与人的互信。当汉字失去了博大精深的内涵,简化成一种空洞的符号,这种空洞的符号,便可以随着统治者好恶、政治的需要,任意填上不同的内容,所以简体字已成了假的、空的文字了,也成了统治者洗脑的工具。

譬如“進”这个字,从金文来看意思很清楚,“”,右上是一只鸟往上飞,底下“”是脚趾,代表走路。左侧“」是道路。合起来是说,一个人往前走,快得像鸟飞,这当然是“進步”,但简体字“進”,表示走入井里,走進陷阱,走進深渊,这怎会是進步呢?

中共说爱台湾,但却用数百颗飞弹,虎视眈眈的对着台湾。正常的社会,是无法理这样的爱,但对中共而言,这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们的“爱”字是没有“心”的。

中共造的字是假的,内涵也是假的,上行下效,变成全民造假。在这样的环境中,曾任国家副主席的林彪有一次感慨地说了一句心底的话:“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中共已成世界最大的―“造假之国”。

大纪元时报二○○五年五月二十三日报导: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坦言:全国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占60%。二○○四年全国统计普查中,发现光是湖北省汉川市的一项“个体营收”的统计居然灌水十倍以上。这虽然夸张但还不严重。

中共最严重的一次“造假”,是一九五八年的“大跃進”运动。

“大跃進”来源于毛泽东的一句话:“十年超过英国,十五年赶过美国”。谁都知道这只是狂人的一句空话而已,但没有人敢去揭穿他,反而全国上下,都来为此话圆谎。

“工业生产”这部分怎么“大跃進”呢?钢铁产量可以日夜生产,不足的再拆铁窗,砸锅子充数。“农业生产”则要顺季节,看老天爷的脸色呀!怎能“大跃進”呢?于是只好造假,虚报农作物产量。邻县增产一倍,你没增一倍就是“私扣粮食”,结果最后变成“造假比赛”。中央政府则按假报的数量征收粮食,农民最后只好把明年要种的种子都交出去。第二年、第三年全国疯狂庆祝丰收,毛主席的伟大力量,使“亩产万斤”,打破世界纪录。但同时饥荒饿死的农民,满山满谷。连自古以“天府之国”著称的四川成都平原,也不能幸免。

事后调查三年的大跃進,大陆饿死的百姓约三千五百万人以上。而中国历史上水灾、旱灾、天灾、大者二百零三次,总共死亡二千九百九十一万人。仅仅为了毛泽东一句假话,竟然付出数千万的宝贵生命,真是人间悲剧呀!

二○○五年三月美国贸易代表署提出的年度贸易报告中,特别强调,美国对外贸易中,最感头痛的问题,就是中国大陆的盗版,仿冒品的猖獗,“这显示中国政府根本不能有效地打击盗版、仿冒、以保护智慧产权。”

台湾刚开放探亲时,大陆名酒,充斥台湾大街小巷,不出几年,忽然销声匿迹,不是台湾人喝不起,而是发现,原来这些名酒90%以上都是冒牌货。

所以,用假字,阻断了正统优良文化的承传,它的后遗症已经不断的显现了。

六、结论:危机与转机

自仓颉造字以来,中华大地虽经历不断的改朝换代,但大部分的外来文化,最后都被中华文化同化。这些历史的过程丰富着他的内涵,也展现他的无量包容、和谐完整。

到了中共执政,共产党的“无神论”、“斗争文化”、“牺牲人性培养党性”的教条,和中华文化的“敬天爱人”、“天人合一”、“重视伦理”的思想,背道而驰。

中共为了统一人民的思想,必须消除传统文化,而“消灭汉字”是“消灭传统文化”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动用国家力量推动简体字,再進而拼音化以彻底消灭汉字,汉字遭到空前未有的危机。

虽然现使用简体字的人占多数,但并非他们喜欢简体字,而是对正体汉字的不了解。但在大陆汉字学术界已经逐渐认清了一个事实,只有正体汉字,才能符合学术研究的要求。二??四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汉文史资料库研讨会”,文史专家许逸民就郑重提出“繁体字是创造汉文史资料库的基本学术要求”。真正的学术需要纯正的汉字来承载,正体汉字的再弘扬将是必然的趋势。

正体汉字在历史上的种种考验,展现他的鲜活生命力,那么现在它走到那里了呢?二??六年起,全美国将有二千四百所高中,开设“大学中文学分预修课程”,繁体正字和简体字并行,这是一个转机。让全世界使用汉字的人,都了解正体汉字的美妙和内涵,和他的真正价值,也许这正是我们的责任吧!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今日神州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