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随想:假如世界缺少了你……

一凡


【正见网2006年01月01日】

(一) 引子

最近有一次和朋友聊天,问我有没有看过一部美国电影叫作《美好生活》(“It's a wonderful life”)。我说没有。他就告诉我那是一部很经典的美国电影,内容是讲小镇上的一个青年,虽然努力而且心肠好,但事业并不顺利,自感失败而想自杀。后来天使帮着他认识到生活中如果缺少他会是什么样子。

记得小时就想过这个问题:自己为什么要来这个世界上?后来上小学了,然后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工作、结婚,到有孩子,一直忙来忙去的有做不完的事,也没有功夫再去想这个问题。现在时隔多年,重新又想起这个问题,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二) 好心人

当然了,缺少我们中的哪一个人,地球还是会转,太阳也会每天升起,落下。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每一个人又是相当的重要。且不说在家庭里对其父母或子女来说,或工作中对于老板与下属以及客户中,单单是邻居间,甚至偶然间碰到的路人之间有时也是不同寻常的。

虽然相隔数载,依然记得刚来美国求学时的一件事。当时是数九寒天的一个周末,天降大雪有一二尺厚。当时我还要去实验室做处理样品,无奈住处旁积雪甚多,车子也开不出来。没有办法只好从箱子里找出最厚的衣物,走出门去。路上没有什么车辆,更没有行人。那段路平时走的话大概是四十分钟,但由于风很大,雪还没停,所以往前走起来就吃力。走了快一半时,觉得实在不易走,但又不甘心走回去。

就在这时,看见马路尽头迎着开过来一辆车,我也没在意,依然低着头走我的路。没想到那辆车从我身边开过后,掉转方向又到我身边停了下来,问我要不要搭车。我谢过后就上了车。车主是个美国女孩。她说她兼任校报记者,所以有时恶劣天气也出来采访。

她把我送到实验室后,又问我到时怎么回去。我说还没想过。她又问我做实验要多长时间,我说至少要一二十分钟。她说那她就在车里等着,等我做完实验再送我回去。我说那太麻烦她了。她说没关系,她正好有份采访要修改,可以在车里做。于是我去做实验了。再后来,她又把我送回去了……校园很大,以后再也没见过她。

还有一次是几年后,我和太太到海边去游玩,一不小心车子开进路边的沙滩里。不但出不来了,反而在里边越挣扎车子陷的越深,最后轮子都埋进去大半了。无奈中,只好在旁边等好心人相助。后来有一个美国人过来了,他有一辆吉普车。于是把车子停在一边,过来帮忙。因为我的车子陷进去很深,所以他得挖一会儿才能看到车底盘。他又从自己车上拿来很粗的铁链子,一头扣在他车上,一头扣在我车上。折腾了一会把我的车子拉回路上。前后花了一二十分钟,我站那儿想帮也帮不上,他则忙得满头大汗。最后我掏出一些钱来作为酬谢,他说什么也不要就离去了。

(三) 寒与暖

每当我想起这些不求回报的好心人来,心里总是充满了感激。生活中要是缺少了他们,可真会不一样的。

有时来自远方的一句问候、一个同事朋友间的鼓励、甚至路人的微笑,都会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希望,而且这份温暖也会由自己再传播到下一个人。

相反,如果看到一个冷若冰霜的表情,或者自己的热心却遭一盆冷水,那么自己随后又将如何对待他人呢?

要说改变这个世界,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自己的心境、表情、言语、行为就在直接的、间接的、传递性的影响着他人,而且也会返回来影响着自己…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难道不是这样吗?

(四) 得到的与失去的

如果有人问你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回答会是怎样的呢?

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对贫穷者可能是衣食,对行将暮年者可能是老有所养;对考场上的学生可能是理想的学校,对重病者可能是身体的康复;而对一个孩子来说,或许是梦寐以求却又得不到的那个玩具…

不同的境地,不同的经历会造成不同的所思所想。

与此同时,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我们意识不到的、而只有在失去后才能体会到它的珍贵。比如,对于目盲者,他们对阳光或色彩的渴求程度是很难被我们感受的;对于耳聋者,他们对声音的期盼也是很难被我们理解的;对于残疾者,那种对健康四肢的羡慕或许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明白……

茫茫天地间,曾有过多少惆怅与感伤,也有不少人埋怨着命运的不公和坎坷。固然世上有许多事未能如愿,可到了人生的某些阶段时或许就会蓦然意识到:人生原本可以不在怨人怨己中度日,因为从自身的条件出发自己原本也可以做很多很多。

如果人生可以重来,许多事情上我们就会采用不同的对待方式,至少我们可以让那些在不同场合中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们过着更好的生活,也许我们也会去做一些对自己只是举手之劳却能给别人带来方便的事情。

可以说,如果许多事情能够重来,人们会去减少一些遗憾;如果一辈子可以重新选择,人们也会意识到帮助他人实质上也是在帮助自己。这样的话,社会很可能比现在美好。

(五) 一生何求?

然而人生就是匆忙,我们渐渐的不得不忙于各种眼前的事情;滚滚红尘中,我们不停的被悲喜牵动着思绪;漫漫人生里,我们的心灵不知何时变成疲惫以至于无暇在乎一生忙来忙去到底是为了什么?

人生的甘苦,本不是一言能尽的,也不是别人能理解到的。

当年释迦牟尼身为太子,在世人看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他总觉人生在世,到头终是一场梦境:自呱呱坠地后,不知不觉的一年一年地度过;灾难、疾病、衰老、死亡后变白骨一堆,好不凄惨。于是开始寻求超脱老、病、死的方法,终成正果。

“一枕黄梁”的故事更是为人所知。唐朝吕洞宾,前往长安赴试,见一道士云房先生。云房和他一同在这家铺子中住下,并亲自为他烧饭,洞宾却忽然就枕昏睡。梦见自己中了状元,做了高官,并两娶富家女儿,生子婚嫁之后,子孙满室,簪纺满门,如此过了将近40年,接着又做了丞相,专权10年,权势薰炙。然而无意中犯下重罪,抄尽家资,妻离子散,流落于荒岭野谷中,孑然一身,穷苦憔悴。立马于风雪之中,刚发长叹,恍然间醒来,锅中之米尚未煮熟。云房一旁笑吟道:“黄梁犹未熟,一梦到华胥。”洞宾惊问:“先生知我梦了什么吗?”云房说:“你刚才的梦,升沉万态,荣辱千端。50年间不过一瞬罢了。得不足喜,丧又何足一悲。世人要经过所谓大彻大悟,才能明白人世不过一场大梦罢了。”洞宾感悟修道,后成为八仙之一。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东方人在寻找,西方人也在寻找。然而正如西天取佛经路上的坎坷,基督教的历史上也曾铺遍了荆棘。

耶稣广传福音,却遭到迫害。基督教也由此受难数百年,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尼禄(Nero)当政时。公元64年,因为多疑和猜忌的性格,残暴的罗马帝国皇帝尼禄对基督徒展开了极其邪恶的镇压。按当时罗马史学家Tacitus (公元56-120)的记述,尼禄故意在罗马城纵火,然后嫁祸于信仰基督的人。再后来,为了煽动民众的反基督教情绪,古罗马的一些理论家编造了不少针对基督信徒的谣言,诸如诬蔑他们在拜神时要杀死婴儿并喝其血、吃其肉,还把所有古罗马社会的恶行都被强加在基督信徒身上。被误导了的罗马人“义愤填膺”,开始了对基督徒们惨无人道的迫害。在竞技场内,不少基督的弟子被蒙兽皮,然后放出一群猎犬,将他们活生生地撕裂咬死。其余的基督弟子,尼禄命令部下把他们捆上干草制成火把,排在花园中,然后在入夜时点燃,以供残暴的尼禄欣赏…

(六) 历史的足迹

我们固然缺少不了阳光、空气和水,我们同样也缺少不了世间善恶的标准。人之所以称为万物之灵,在于能够达到做人的标准;倘不能明辨是非,则与动物无别。

也许这就是世上不可缺少的人生真谛。

当我们能够放下喧闹的思绪,静下心来翻开历史的一页页时,就会发现,人类历史上曾有过了不起的辉煌,也有过令人断肠的悲哀。有着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金字塔、玛雅、海底建筑等发达的史前文明,也有着因道德沦丧、亵渎神灵而被淘汰的历史(如古罗马帝国城市庞贝、巴比伦等)。

约2500年前,孔子面对流水曾叹道“逝者如斯夫”。善恶有报的道理,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东西方的文化中,一幕幕的在上演着。滚滚红尘中,谁醒谁迷?

时值今日,纵然科技看似发达,人类的力量还是很弱小的。南亚的地震海啸在几秒种内让数十万人命丧黄泉;卡崔娜飓风又给路易斯安娜州及密西西比州带来空前的灾难,并淹没了人口达50万的新奥尔良城。此外,还有一触即燃的瘟疫流行。感伤之余,不由得意识到原来死亡离我们可以那样的近……

近年来一桩桩的事情也许在启示着什么。

(七) 结语

造化中产生了世上一个个的人,构成了这个世界。繁华如梦。

世上有善也有恶、有真亦有假。所以也需要我们共同去维系,比如守道德、善待他人、即使在乱世之时仍能明辨是非,知道这个世界上什么是最值得珍惜的。

假如到了历史的某一天,“真、善、忍”受到诽谤与打压时,一个人将以何种心态去看待呢?

这个世界在期待着你的答案。

乙酉年冬

注:文中几处资料引自于《正见网》。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