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6年04月05日】
我最近担任小学高年级的科学教育,累积的经验不多,写出来做个交流。
许多科学教育的研究常设法了解学童的迷思概念,希望能协助学童去建构科学概念;发展出来的一些实验操作、观察结论等也大多是实证科学那个基点的东西,所以我想:迷思概念、科学概念、实证科学这一套教学方式和材料内容都有待升华。
虽然面对学童、教学的是教师,但是更真切地讲“是真理能使人相信明白”,如果以大法的基点,将对科学的正见带入现有的课本的主题,既符合了现行教育的形式,内涵却不再浅薄了,全然不同了,顺着这个思路,多少已经走在这条路上了,至于怎么成熟、开创到什么程度,教师本身要升华。
破除学童的迷思,需要理智、智慧去证实去讲清。把对科学的正见和宇宙的真相不断地讲、学童的思想就能不断地归正。大法给了教师智慧,是有能力去破除学童迷思的。我想这就是在证实大法、讲清真相,修炼中的教师,在工作中可能有这种表现。
以万有引力为例,教学前大略可以准备的教材或教案的方向有哪些呢?
首先,我先再学一次有关万有引力的法。想万有引力就象是经过怎样的过程发展出来的理论呢?一对青蛙不小心落下井,尝试跳出井屡次失败后,从此认命自己是井底之蛙,再也不“突发奇想”跳出井了,长久生活在这么狭小的天地,鄙陋浅薄的见识,使它们无法相信井底世界以外的事物,井底之蛙一族也会发展出它们的所谓真理,例如万有引力、进化论、大爆炸理论。如果有一天,井底之蛙出了井外,它们也会发现它们相信的所谓真理其实都是错的。
推论:人如果有机会突破时空,正见更广更大更多时空的事物和理,其实也能象井底之蛙一样破除种种谬见和迷思。
问题:发明飞机的人如果象井底之蛙一样,抱着“不想跳出井了”这样的想法,他们可能会想要去发明飞机吗?
比较:发明飞机的人和井底之蛙的性格有何不同?
讨论:悲观沉沦的想法是不是比较象井底之蛙的想法,乐观升华的想法是不是比较象发明飞机的人的想法。
调查或访问:悲观沉沦和乐观升华的想法,有哪一种想法的人比较可能对万有引力深信不疑?
迷思:对于万有引力深信不疑的学童,比较受限于感官经验,认为万有引力确确实实是不可能摆脱的,是永远可以重复验证的。
发现问题:呈现这层空间可以观察到的更高一点的空间的事物、现象和理,在这过程中,使学童发现自己对于万有引力的谬见和迷思,鼓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以水的蒸发、鸟类飞翔、气球、鸭子戏水等等例子,来说明:和万有引力相对的还有浮力;和凝固相对的还有溶化;和凝结相对的还有蒸发;和人心沉沦相对的还有升华;和井底之蛙相对的还有自由飞翔的鸟类。而水、鸟、气球、鸭子等更多更多生命物质都不知什么叫万有引力。
引导正见:往宇宙、粒子这方面引导学童认识生命、物质、时空。其实就算都不知道万有引力理论,用物体密度大小排序依然可以决定物体的垂直位置会稳定在何种物质之上、何种物质之中、何种物质之下。而物体密度就不是一成不变的了,温度、能量就能使密度改变,放大看就是另外的时空中物体的粒子和粒子之间的距离改变了,就象水完全蒸发成水蒸气,那不就是完全不被水所在这个空间万有引力的限制了吗?因为完全都跑到水蒸气的微观空间中去了!因为密度变得很小很小了。那么人是不是也可以透过什么方法改变密度呢?……
成果发表:如果能把教学成果,以实物创作或发表在媒体的方式,来展现对于学习主题的正确认识,那就太好了,例如科普展也是不错的管道。
以上内容并不是我实际教学内容,只是有这样的想法,可以随机或溶入教学中应用所举的一个例子,也许能有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