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邪恶主义与中国文化漫谈(七):从“礼仪之邦”到“中国人素质差”

鸿明


【正见网2006年08月15日】

中国素来都被称为“礼仪之邦”。在儒家经典十三经中,有三部是讲礼的。在其它经典著作中也能看到大量的关于礼仪的文字。

中国文化中的礼仪有着很深的内涵。同我在前面所谈到的中国文化中的其他部分一样,礼仪的核心是“道”。《礼记》中有这样的话:“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人天性本静,但是人又有欲望,人的欲望导致了人在名利情的诱惑下会产生好恶之心,如果人不能学会节制自己,随着自己的好恶之心放纵自己,就会“灭天理而穷人欲”,最终就是“大乱之道”。所以礼的作用是要节制人心。礼将“天道”对人的要求通过人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如果说,道德的提升是自内而外的,那么礼的作用是自外而内的,因为人的行为方式会带来人内心的变化。这二者相辅相成,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盛世。

如果说“天道”是高于人类社会的宇宙规律,中国的儒家文化则是一种入世的文化,是“天道”在人类社会的表现。人是有感情的,礼对人起的是节制作用,但绝不是“压制”作用,因此礼是顺人情的。但是人情如果没有节制,就会走向反面。人们会因为人情的作用为谋取私利伤害他人。因此,礼规定了人们表达自己感情的适当方式和程度。

人与人之间的个体是存在差异的,人与人之间由于天生和后天的各种原因,存在着观念和习惯上的差异,同时客观上人有富有穷、有男有女、有长有幼等等。这些差异如果没有彼此的尊重,就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大的会导致社会的动荡。礼规定了人与人之间,不同的人群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的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对不同个体的尊重。

礼对人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礼存在于无形之中,但却是人们能够和平共处,互敬互让的根源,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现在很多人认为法制很重要,却很少有人谈及礼教。其实在中国文化中,刑(法律)是排在“礼乐政刑”最后的,而礼是排在第一位的。因为礼的作用是以改变人心的方式防止罪恶的发生,而刑的作用是罪恶发生之后以惩治的方式引导人回到正路上来。所以刑的作用是人们都看得见的,而礼的作用却没有明显的表现。“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行。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很多人都在说,中国人素质差。我常常为此感到心中痛楚。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都被称作“礼仪之邦”,是周围各民族的典范,自古以来,多少民族专门到中国来学礼。今日日本、韩国人的礼节为人所称道,却很少人想到,其实这都是传自中国的文化。

当纯正的中国礼教被称为“封建礼教”而痛加打击的时候,被毁掉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社会根基。当人与人之间的人性关爱被称作“资产阶级温情脉脉的面纱”被无产阶级的“革命性”所取代的时候,共产恶党改变了中国人的善恶标准;当人对整洁的喜爱被当作“资产阶级思想”被“滚一身泥巴”的无产阶级“干净”所取代的时候,中国人失去了美丑的标准。由此形成的人的行为方式已经离“礼”太远。人们已经不知道礼的内涵,而将失去了道德根基的行为表现视为“虚伪”和“形式主义”,用过去的话说,中国已经“礼崩乐坏”了。现在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欺诈、遍及整个体制的腐败和社会暴力的不断增加,在《礼记》中也有精确的描述“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恶,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孔子曾经说,“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这就是今日中国所面临危机的深层原因。

“改革开放”后的今天,中国文化再一次成为共产恶党破坏的目标,只不过这一次是以“弘扬中国文化”的名义進行的,对中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中,中国文化的内涵被有意歪曲了,被歪曲后再被定义为“封建糟粕”而被抛弃了。留下的是什么呢?也许中国画的技巧还有人会,也许还有人在谈论中国画的意境,只是这个“意境”同中国古代文人所说的意境已经是南辕北辙了;也许我们还可以知道一些婚丧嫁娶的礼节,这些礼节背后的真正的原因却很难有人明白了;“中庸”之道成了左右逢源和作老好人的代名词;“忠”成为对封建帝王的“愚忠”。

而这一切背后的博大精深的一整套中国文化系统的精华一直以来都被共产恶党视为敌人而从没有放松过打击。因此共产恶党对教育系统的垄断和控制从来没有中断过。最近听说在中国民间有人开办私塾,教“四书五经”,不久又传来私塾被关闭的消息。

呜呼,如果中国真的是睡狮,我看到的也是被西来幽灵捆住了手脚正在苦苦挣扎的一个精疲力竭的狮子。

只希望我爱的这个民族能够早日醒来!

添加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