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6年11月22日】
古典名著《西游记》艺术的再现了玄奘不畏艰险到天竺取经的经历,那么他求得真经回国之后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笔者根据史料的记载,将玄奘归国后的故事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玄奘在归国途中整整走了两年,当他回到阔别近二十载的祖国时,恰好是大唐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四日。当时,在京城西郊,人流如织,几十万僧俗摩肩接踵,聚集在那里,迎接从西土取经归来的玄奘。第二天,玄奘把带回的经书、佛像送往弘福寺,这时,天空中一轮明日的周围,出现了彩色的云朵,佛像上放射出红白相间的轮光,众人对此赞叹不已。由于玄奘的回国,京城万民停业五天,众多的人都皈依了佛门。对玄奘的隆重欢迎,可以说是千古罕见。
玄奘回到长安时,唐太宗正在洛阳准备出征。于是玄奘便来到洛阳拜见太宗,将带回来的各种奇珍异宝献给太宗。二人在宫中促膝交谈,直到敲响出征的战鼓时,他们才结束了谈话。唐太宗传旨给房玄龄,让他派人保护玄奘,且供给一切费用。后来玄奘要求选择贤能的人和他一同翻译佛经,太宗表示同意。这样,玄奘自从回国之后,就积极致力于翻译佛经和弘扬佛法,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译经师之一。
当唐太宗讨贼回到京城长安后,玄奘上表,请求太宗为他所译佛经写序,玄奘说:“陛下您的智慧如白云遮日,威名高过百王。我认为佛法无边,不是具有神思的人,不能够解释它的道理;圣教玄远,不是圣人的文词,是不配序写它的来源的。所以我敢冒犯您的威严,请您为圣经做序。帝王之言影响深远,您就不要再谦虚了。”这样,太宗应玄奘的再三请求,就在明殿写出了著名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百官听后,纷纷称赞。从此,朝廷众臣纷纷读经,佛法得到空前弘扬。
后来,玄奘还应唐太宗的要求,完成了闻名中外的《大唐西域记》一书。书中记述了他亲自游历的一百一十个国家和传闻的二十八个国家的风俗、文化、地理、历史、宗教等各种情况,叙述生动真实,文词绚丽雅瞻,不失为我国古籍中的一本名著。后被译成多国文字,广泛流传。
玄奘入佛门以来,总是希望自己死后能够升往弥勒天。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玄奘告诉和他一起译经的僧人和弟子说:“我到了六十五岁时,一定会死的,现在谁有问题,可速来提问。”
“年纪未到耄耋,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听到之人,便很惊奇的问。玄奘回答说:“此事我自己知道。”于是,前去向佛像告别。有门人要外出的,玄奘对他们说:“你去吧,我现在就与你告别了。你再也不用来见我了,来了也不会见到我了。”
正月九日,玄奘告诉寺中的僧人说:“我要死了。我死以后,请把我的尸体在接近官寺的安静之处安葬。”说完,便躺了下来,闭上眼睛,只看到大莲花,又看到自己高大的身相。他深知自己将要升天的时候到了。玄奘把寺中门人全部召集起来,再次向众僧告辞,而且留下了一份给皇帝的奏表,然后,自己默念弥勒。
到了二月四日这一天,玄奘右手支头,身体侧卧,寂然不动。门人问他:“这是什么姿势呢?”玄奘说:“不要问,妨碍我的正念。”五日中夜,有弟子问道:“您一定能坐弥勒天吗?”玄奘回答说:“一定能!”说完,玄奘停止了呼吸。玄奘死后两个多月,尸体形色如常。
玄奘最初葬在白鹿原上,后来,皇帝下诏把玄奘改葬于樊川。当把玄奘的尸体从地下抬出来的时候,其面色就象活着的时候一样。众人叹为奇异,深深感到玄奘的确是一位不同凡响的得道高僧。
玄奘不畏生死、历尽艰险到天竺取经,为中华文明丰富多彩的神传文化再添绚丽的一笔。他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English Translation: 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4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