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7年02月27日】
【汉朝】
汉朝与魏晋时的名医辈出,淳于意、张仲景、华佗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
《史记》有相当长的篇幅写淳于意的事迹。
师父说什么就做什么的淳于意
淳于意听从同郡的阳庆说“尽去尔方书”,把自己以前所读的医书都抛弃了,再受业于公乘阳庆,尽得师父公乘阳庆之所有学术,包括接受了藏书如:黄帝、扁鹊的《脉书》、《五色诊》、《接阴阳禁书》等,读后都很灵验有效。这个故事的意义有,师父教徒弟时,要将不同法门的东西都扔干净,才好真正的做个好弟子。
淳于意和翔实的病例
淳于意因为各处游走为人看病,疏忽了为做官的人们诊治,得罪官方,被判了刑罚,差点被肉刑。尚幸有女缇萦上书救父,得以免刑,而且当年也废除了肉刑法。后来皇帝诏问淳于意所治的病案效验。淳于意答复说,使用了阳庆的诊治方法后,脉理、疗效都是很灵验的。说了许多的诊验,例如知道病人将发生何种病象,何时会死亡等,也知道病人在发病前做了哪些事情,用药就可以好,并且他的诊疗案子也写的相当详细,后世常有人云,淳于意乃历史上写医案最详细的第一人。
淳于意曾饮用上池水
有趣的是,《琅嬛记》有个故事,说:仓公淳于意有次梦到游蓬莱山,“见宫室崔嵬,金碧璀璨,光辉射目。忽一童子以杯水進,仓公饮毕,五内寒彻,仰首见殿榜曰:上池仙馆,始知所饮乃上池水也。由是神于诊脉。”从梦到饮以“上池水”后,变成非常神验于诊脉的医生了。扁鹊从师父长桑君那儿也是学到了饮用上池水,乃至于能“见垣一方人”,透视人的五脏症结。
橘井救疫病
古代的好医生常与神仙有关系,淳于意、扁鹊都饮了上池水之后,诊看病如神,苏耽早年就失去了父亲,但事母至孝。汉文帝时修成道果,将离去时,给了母亲能获得饮食与金钱的活命工具,又留下了拯救染流行病病人的饮用井水和橘叶法。《列仙传》云:“语母曰:某受命仙徽,当违色养。母曰:我何存活?公以两盘留。母需饮食扣小盘,需钱帛扣大盘,所需皆立至。又语母曰: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橘树,患疫者,与井水一升,橘叶一枚,饮之立愈。后果然。求水叶者,远至千里,应手而愈。”
诊脉如神的郭玉
一位不知姓名的老翁,常在涪水钓鱼,因此别人叫他涪翁,据《太平御览》云,他著作了《针经诊脉法》传世,程高和郭玉曾拜师于他。
《后汉书》方术传云,郭玉乃广汉雒人,随师涪翁学习“方诊六徵之技,阴阳不测之术”,汉和帝时当了“太医丞”的官位,看病多有效应。诊脉可以在许多杂处之人中,诊出男女不同的脉。皇帝发现他看病时,治疗当官的效果有时好有时差,然而看诊百姓就都好且快些痊愈,他的解释是,看位尊者,有恐惧之心,并且他们也有不信医生的那种表态:“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夫贵者处尊高以临臣,臣怀怖慑以承之,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疆,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此其所为不愈也。”(《后汉书・方术传》)
卖药不二价的韩康
古时的医生,象韩康一样卖药不二价,守信用的相当的多。《后汉书・本传》:“韩康,字伯休,京兆霸陵人也。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时有女子从康买药,康守价不移,女子怒曰:公是韩伯休耶?乃不二价乎?康叹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焉,何用药为?乃唏入霸陵山中。”
著作《伤寒论》的张机
东汉时,出了一位大大影响中医界内科学术的医生,他叫张机,字仲景,南阳棘阳人,向同郡张伯袓习医。当时的何顒,曾向人说:“仲景之术,精于伯袓。”伊尹做汤液,仲景又论广伊尹,作了数十卷,其中的方剂用之多有效验。以前的医书,有治病之法而无治方,自仲景的《伤寒论》传出后,才开始有详细的治法、制药法、服药法、且有序的、有药理说明的处方。华佗读了《伤寒论》,喜曰:此真活人书也。另外,仲景还有著作《金匮玉函要略》三卷。
预知病情的张机
《甲乙经》有关于张仲景预言当时在朝廷的官员、仅二十多岁的年轻侍中王仲宣将来到四十岁时,有眉落现象,之后半年将死,后果然说中了。皇甫谧《甲乙经・序》:“汉有张仲景,奇方异治,施世者多不能尽记其本末。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
悬壶医由来
有叫费长房的人,跟一位卖药老翁学习道法和医术,那位老翁卖药是不二价的,可是凡来治病者都痊愈。费长房学习,得到老翁赐与的符咒,能“医疗众病,鞭笞百鬼,乃驱使社公。”可是,“后失其符,为众鬼所杀。”(《后汉书・本传》)可见,治病救人可以,但还是要敬鬼神的,不能因为治病,而对另外空间众生就没有慈悲心了,随意的“鞭笞”它们。
【魏晋时期】
传奇的华佗
如果说影响中医内科第一的是东汉明医张仲景,那说到影响中医外科最重要的就应属另一名医华佗了。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后汉书・方术传》云,虽然他年纪很大了,却看起来像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他又“精于方药,处齐不过数种,心识分铢,不假秤量,针灸不过数处”,内科与针灸科都非常有效,且处方药物和针灸都是很少量的。最引人称道的是他的外科手术,不但有麻醉药物可用,而且有外用神膏可敷,很快就能痊愈:“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聚积;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炼功养生的华佗和弟子
当时有广陵吴普、彭城樊阿,从华佗学医。华佗曾和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我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蹏足,以当导引。体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因以着粉,身体轻便而欲食。”吴普照着施行,年纪九十多岁,还“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服饵养生的华佗和弟子
樊阿善于针术。一般医生都说“背及抿脏之间,不可妄针,针之不可过四分。”而樊阿“针背入一二寸,巨阙抿脏乃五六寸,而病皆瘳”。有一次,樊阿向华佗求取有无可内服食而有益于人的处方。华佗就授之以“漆叶青黏散”,处方是:“漆叶屑一斗,青黏十四两,以是为率,言久服去三虫,利五脏,轻体,使人头不白”。樊阿照做,竟寿达百余岁。
好学不倦神授医术的华佗
华佗的医术为何那么高明?有这样的传说:当华佗游山之时,在古洞前休息时,听到有人在探讨治疗病的方法,听到时极为欢喜,被洞中人呼之進入,传习医术。《中藏经・序》这样写的:“性好恬淡,喜味方书,多游名山幽洞,往往有所遇。一日,因酒息于公宜山古洞前,忽闻人论疗病之法。先生讶其异,潜逼洞窃听。须臾,有人云:华生在迩,术可付焉。复有一人曰:此生性贪,不悯生灵,安得付也?先生不觉愈骇,跃入洞,见二老人,衣木皮,顶草冠。先生躬趋左右而拜曰:适闻贤者论方术,遂乃忘归。况济人之道,素所好为,所恨者,未遇一法可以施验,徒自不足耳。愿贤者少察愚诚,乞与开悟,终身不负恩。首坐先生云:术亦不惜,恐异日与子为累。若无高下,无贫富,无贵贱,不务财贿,不惮劳苦,矜老恤幼为急,然后可脱子祸。先生再拜谢曰:贤圣之语,一一不敢忘,俱能从之。二老笑指东洞云:石床上有书一函,子自取之,速出吾居!勿示俗流!宜秘密之。先生时得书,回首已不见老人。先生慑怯离洞,忽然不见,云奔雨泻,石洞摧塌。既览其方,论多奇怪,从兹施试,无不神效。”
外科圣手华佗
《襄阳府志》记载说,华佗为关羽刮骨去毒,后来被曹操害死:“华佗洞晓医方,年百余岁,貌有壮容。关羽镇襄阳,与曹仁相拒,中流矢,矢镞入骨,佗为之刮骨去毒。后为曹操所杀。”
董奉誉满杏林
古代的医生,奇人异士极多。壶公、郭玉、华佗、董奉都是。
《三国志・士燮传》注有云,董奉是一位神仙,曾用药丸给了交州刺史士燮服用,三日前死了的士燮,竟能在半日后而起坐。《三国志・士燮传》注:“燮尝病死已三日,仙人董奉以丸药与服,以水含之,捧其颐摇消之,食顷,即开目动手,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
董奉给人看好了病不收钱,只命病人根据病情的大小而种杏子,后来杏子成了树林,用杏换谷物救济贫民。以后的人称好医生的医院或诊所为“杏林”,和董奉的奇迹有关。《南康府志》云:“董奉,字君异,候官人。有道术,隐庐山为人治病,不受谢,惟令种杏一株,数年成林。杏熟易谷,以济贫民。永嘉中仙去。今庐山杏林,乃其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