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7年03月19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往古之时,四极(2)废,九州(3)裂,天下兼覆(4),地不周载(5),火爁炎(6)而不灭,水浩洋(7)而不息,猛兽食颛民(8),鸷鸟攫老弱(9)。于是女娲(10)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螯(11)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12),积芦灰以止淫水(13)。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14),冀州平,狡虫(15)死,颛民生。背方州(16),抱圆天,和春阳夏,杀秋约冬(17),枕方寝绳(18)。阴阳之所壅沈不通者,穷理之(19);逆气戾物伤民厚积者,绝止之。
(出自《淮南子·览冥训》)
【注释】
1、《淮南子》:也称《淮南鸿烈》,杂家著作。西汉刘安主编,二十一卷。杂采先秦诸子之说而成,以阴阳五行和道家天道自然之论立说,杂揉儒、法、刑、名,所集思想资料较为庞杂,保留先秦原始资料甚为丰富,也是包含原始神话素材较多的典籍之一。
2、四极:四方支天的梁柱。极:栋梁。这里指天柱。废:毁坏,坠毁。
3、九州:九州大地。古时分天下为冀、兖(音掩)、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裂:塌陷崩裂。
4、兼覆:完全覆盖(大地)。兼:一并,完全。
5、周载:(把万物)完全承载。周:全,普遍。
6、爁(音烂)炎(音艳): 大火燃烧蔓延的样子。
7、浩洋:浩荡汪洋,洪水盛大的样子。
8、颛(音专)民:善良的人们。
9、鸷鸟攫(音抉)老弱:鸷鸟,猛禽,如鹰、雕、鹫等。攫,鸟兽用爪抓取东西。
10、女娲:神话中女神名。与传说中的伏羲、神农合称「三皇」。
11、螯(音憋): 神话中的巨龟。这句说女娲用龟足做支天的柱子。
12、杀黑龙以济冀州:黑龙,神话中的洪水神。济,救助。
13、积芦灰以止淫水:芦灰,芦苇烧成的灰。淫水,大水。指洪水。
14、涸:干枯,水枯竭。
15、狡(音角)虫:指害人的凶兽猛禽。
16、背方州:背对大地。天圆地方,地又有九州,故称地为方州。
17、和春阳夏,杀秋约冬:和、阳、杀、约都是使动用法,分别是使温和、使炎热、使肃杀、使敛藏的意思。
18、枕方寝绳:严格遵从阴阳变化规律行事。比喻端正规矩地立身行事。
19、穷理之 穷:贯通。理:疏理。
【语译参考】
远古的时候,四极坍塌,九州崩裂,天不能全部覆盖大地,地不能完全承载万物,大火蔓延不熄灭,洪水泛滥汪洋不止息,猛兽吞食善良之民,鸷鸟攫取老弱之人。于是女娲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斩断螯足来支撑四极,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堆积芦灰来阻止洪水。苍天被补,四极被立正,洪水干涸了,冀州安定了,猛兽被杀死,人民得以生存。天圆地方,春天变得温和,夏天变得炎热,秋天变得肃杀,冬天变得敛藏,严格遵从阴阳变化规律行事。阴阳二气壅滞不通的地方,她去疏理贯通;危害万物伤害人民积聚财物的逆乱之气,她去禁绝阻止。
【研析】
这则神话的语言铿锵有力,句式灵活多变且相对整齐,连续使用的三言句、四言句、五言句、六言句,不仅整齐划一,而且语法结构、修辞手法也一致。
它记述并颂扬了人类始祖女娲氏的丰功伟绩。她炼石补天,熄灭大火,消除洪水,杀掉凶禽猛兽,保护了人类的生存。
【补充资料】
女娲
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与伏羲为兄妹。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捏土造人,制定嫁娶之礼,延续人类生命,造化世上生灵万物。
在《太平御览》中记载:女娲在造人之前,正月初一创造出鸡,初二创造狗,初三创造羊,初四创造猪,初六创造马,初七这一天,女娲用黄土和水,仿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一个个小泥人,她造了一批又一批,觉得太慢,于是用一根藤条,沾满泥浆,挥舞起来,一点一点的泥浆洒在地上,都变成了一个一个的人。 为了让人类永远的流传下去,她制定了嫁娶之礼,自己充当媒人,让人们懂得传宗接代的方法。
【延伸思考】
1.中西均有许多神话故事,以前可能只当作故事在阅读,而当你知道神传文化以后,你又是如何理解神话故事呢?
2.女娲费了相当大的心力创立大地,使它适合人类万物生存,我们该如何珍惜万古机缘、确保大地的美好?
【参考资料】
1. http://home.kimo.com.tw/skyknowbood/d1.htm
2. http://www.greatchinese.com/emperors/ruwa.htm
3.淮南子 陈丽桂校注 国立编译馆主编 2002年4月出版
4.淮南子 西汉刘安原著 许匡一译注 台湾古籍2000年6月出版
(English Translation: 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