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7年09月11日】
Real 格式: 在线 (12分48秒) | 下载 (41MB)
下载方法:按鼠标器右键,在弹出菜单中选择「目标文件保存为…」(Save Target As...)。
中国古代建筑 (下集)
一、中国传统哲学与建筑
传统的阴阳与元气之说,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学的理念基础。传统的阴阳学说认为:气为万物之源,气产生阴阳, 阴阳造就万物和人,所以自然而然“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思想就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学的灵魂。
古代中国人很早就知道太阳、月亮及28星宿及金木水土火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以及它们同地球昼夜节令变化和灾情间的关系。在古人看来,天地的运动直接与人的生长相关。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人体与宇宙同构。人的整个经络系统随着时间的先后,年、月、日、时辰,周期性地气血流旺,盛衰开合,人应时辰月令,人体完全是与宇宙相合的,人体之气与宇宙之气是相通交流的。人也是自然生态链中的一环, 人生存中的任何活动要合于自然,要取得与天地自然的和谐,这样才会获得平安与快乐,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传统建筑学认为石为山之骨,土为山之肉,水为山之血脉,草木为山之皮毛,皆由血脉来贯通的。一个好的大地气场,一定是山水相匹,山青水秀,风调雨顺,对人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的外环境。
具体来讲--
弯弯流水:中国古人往往选择河边定居,并认为河水弯曲乃龙气之聚会,吉祥之兆也。再则,风水学中以河曲之内为吉地,河曲外侧为凶地。
颠倒的地图:风水学强调城市与建筑的“面南朝阳”,《周易说卦》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后世人谓帝王统治国家的方略为“南面之术”,即源于此。此外,中国的天文星图是以面南而立仰天象而绘制的,地图是以面南而立用俯视地理方法绘制的。所以中国古代的方位观念也很独特:前南后北,左东右西,而与今天人们普遍使用的源自西方的方位观念(上南下北)恰好相反。中国处在北半球,阳光大多数时间都是从南面照射过来,人们的生活、生产是以直接获得阳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人们采光的朝向必然是南向的。
二、四象表示方位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个方位神表示方位。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俯。即玄武方向的山峰垂头下顾,朱雀方向的山脉要来朝歌舞,左之青龙的山势要起伏连绵,右之白虎的山形要卧俯柔顺。 从现代城市建设的角度上看,西、北、东三面有环山,有利于抵挡冬季北来的寒风;面朝流水,即能接纳夏日南来的凉风,又能享有灌溉、舟楫、养殖之利;朝阳之势,便于得到良好的日照;缓坡阶地,则可避免淹涝之灾;周围植被郁郁,即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又能调节小气候,获得一些薪柴。这些不同特征的环境因素综合在一起,便造就了一个有机的生态环境。
三、瓦
中国古代建筑上的屋面材料有很多,如茅草、泥土、石片,及各种材料做成的瓦等。瓦的用量是最大的。而常见的士黏土烧成的陶瓦,最早的陶瓦至少在3000年前就有了。上了釉烧成就是琉璃瓦,可以有多种颜色,黄色的琉璃瓦只能用在皇家建筑上。
瓦屋面由盖瓦、仰瓦、瓦当、脊瓦等相互叠盖而成,而单件的后部有钉孔,柱和环作为固定用。中国古人经常用几何,动、植物,文字的图形装饰瓦。
大屋顶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美的屋脊梁线往往是被精心修饰的地方,在屋脊上出现了很多以中国神话中的特定的动物为原形的屋脊构件- 吻兽。其作用是驱逐灾祸,保佑平安的作用。而且由于中国古建筑多为木制,容易着火,所以这些动物多和水有关。
四、中国古代建筑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木材为主要建材:和西方人用石材不一样,中国人选择了木材作为他们的主要建筑材料。木材取之于树木,往往气味芬芳,色泽纹理自然美观,和人有相当的亲近感。并且在古代,到处是森林,取材和加工相对容易,有利于大规模的建设,所以中国人可以在几年的时间内完成有上百万人口的长安城。这点也反映出中国古人心胸宏大而又温文而雅的特点。
木材本身有一定的呼吸能力,会自动吸收和排放水分,非常有利于室内环境。而且木材使用过后,由于其来自于自然,也就很容易归于自然,不会污染环境。就现代的观点来看,也是很好的环保建材。
2、木梁架为主要结构形式: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主要是以梁和柱组合成空间结构,屋顶的重量通过屋架上的梁和小柱层层传导到主要的柱子,然后传到基础。这样最大的特点就是结构和墙体部分分开,形成了中国古建筑室内分割灵活,空间变化流畅,室内室外有机交融的空间效果。这也反映了中国人对人和自然的关系的理解和重视。
3、榫卯为构件结合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不用铁钉,也很少铁构件,成千上万的构件都靠木榫卯结合在一起。榫就是凸出来的结合部分,卯为凹進去结合部分,二者合并后就可以把两个构件结合在一起。各式样各样的榫卯都好象是阴阳太极变幻演化出来的各种图案。一个建筑上会有成千上万的榫卯将构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建筑有足够的强度,但构件和构件之间还保留有一定的活动余地,使得整体结构保持一定的弹性,这对抵消地震引起的震动和位移很有作用。
4、三段式的单体立面:那就是基座,屋身和屋顶。每一个中国单体建筑底部都有一个高出地面的基座,中间部分为房屋身体部分,包括梁柱、墙、门窗、上面部分是挑出墙面很远的大屋顶。在屋顶和屋身之间,如果是比较重要的建筑上,往往会有一层非常独特的构件-斗拱,其上大下小,由很多层的斗和拱组成,上面连接着屋架,下部坐在柱子上,起着结构和装饰的作用。
5, 沿轴线展开的群体组合:中国建筑非常讲究群体组合。通常层层叠叠的建筑,庭院,连廊,以南北为主轴,东西为副轴,均衡对称地组合成很丰富的空间序列,表达出了中国人对次序和等级的理解,也就是非常重视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老与幼,父与子,夫与妻的和谐和主次关系。
五、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
根据考古发现,最早的遗迹距今已有6-7千年了。从中国传统历史观来讲,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已经成型了。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建筑类型丰富多彩,群体组合千变万化,其始终贯彻和体现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现代的说法来说,就是人和自然二者之间的共生和谐。就是这个博大而质朴的思想,赋予了中国建筑无穷的生机,在历史中,中国古建筑虽然经历了不同的朝代,无数的战火和变迁,其依然生机勃勃,保持着很强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公元618-907,也就是唐朝, 中国人对天然合一的理解和运用到了一个最好的时期,社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和和谐,那时的唐朝被称为天朝。中国建筑在此时也达到了最高峰。那时的唐朝建筑大观,气势如虹,和其它社会的各方面一起组成了一幅绚丽的图画,令世界为之动容,赞叹。于是中国城市和建筑也成为各国争先效仿的对象,影响逾越中国的版图很远。如果现在我们有机会去日本、朝鲜等其他中国周边的国家去旅游,还可以看到这种影响留下的深深的痕迹。
其后再经过千年的发展,中国古建筑逐渐步入了老年。西方传来的现代意识不断地在取代中国传统的思想,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帝国的灭亡(1911),中国古建筑也正式寿终正寝了。取而代之的是钢铁、水泥造就的现代建筑。虽然我们现在还可以在各处看到的中国古建筑的身影,但都只是文物和遗迹,是留下来的驱壳,其灵魂已经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