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7年10月05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 ◇◇◇ ◇◇◇

【原文】

闵子侍侧,怔怔(1)如也;子路,行行(2)如也;冉有、子贡,侃侃(3)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4)然(5)。” (《论语・先進第十一》)

【注释】

(1) 怔怔:音“银”,和颜悦色的样子。
(2) 行行:音“沆”,刚强的样子。
(3) 侃侃:音“砍”,和乐的样子。
(4) 不得其死:不得尽享天年而善终,可能死于非命。子路为卫国大夫孔悝的家臣,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内乱,孔悝被劫持,子路赶往京城救难,于城外遇卫国大夫高柴逃出,高柴劝子路勿進城,子路说:“我拿孔悝的俸禄,就应该去救难。”進城后被杀。
(5) 然:用于句末,表示肯定、断定的语气词。

【语译】

闵子骞侍立在孔子身旁,一派和颜悦色的样子;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冉有、子贡则是和乐的样子。孔子欢喜。然后孔子说:“像仲由这样,只怕会不得善终啊!”

【研析】

追本溯源,不难发觉,人的思想意识起的一思一念,在支配着人的言行,而思想意识、大脑又是谁来主宰呢?是不是人们所说的元神、道德、心性之类的,所以道德、心性修养很好的人,他的元神就很坚强,就会活得明明白白,显得清醒理智,表现在言行上,透露的都是这个人的道德、心性水平、元神的特质;相反地,不注重修养,元神的特质、道德是不是就像乌云蔽日,表现不出来呢?

我们察言观色、感受觉知,可以把对方摹写得有声有色,但是对方的神态、神采、韵味、精神、秉性、心态等,就只能意会,难以言表了。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这种发自内在本质的心性、道德内涵,这和这个人的未来命运有没有关系呢?如果心性偏离了正道,言行是不是就偏得更多了,言行的后果是不是构成了自己的命运,但那都是自己心性不正造成的。平时修养心性可以深入观察人们的言行举止,把握住这些透露出来的讯息,返观内视,以不变不动的道德标准衡量,时时修正心性,在日常生活中领悟所学和实践证实所悟所学,这是不是一生的功课?

孔子对于学生的言行举止,以及从中透露出的神情、心态、思想的观察,可能是因为心中有道,所以往往相当准确,而能给予学生纠偏的参考,不管是神情,例:“子路,行行如也”;或者是性格,例:“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汀?(《论语・先進》)(注释:鲁,迟钝。辟,偏激。?停?簟把椤保?趁А?,注重的不单单是言行方面的考察,而中庸之道就是纠偏的准则。

【延伸思考】

1、人的命运各不同,其实人的内心深处都明白因果报应、善恶必报的道理,可是许多人还是止不住言行的犯错,而这种罪过是覆水难收的,因此内心深处不免为这不远的将来,将有的恶报而长戚戚。颜渊不贰过,孔子称赞他,子路鲁莽刚强,孔子担心他会“不得其死”。人想要珍惜自己、洁身自好,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不是应该好学、勤于修养心性呢?孔子感叹“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论语・雍也》) 意思是:为什么人们不行孔子指出的正道呢?想想看:为什么许多人都认为正道好、应该照着做,却不去做呢?什么障碍呢?

2、世界上流传许多精准的预言,这种预言往往语带玄机而不直说。为什么这些预言可以料事如神,甚至细节也没遗漏,我们现在的科学能做到这一点吗?先知们留给人们预言的用意是什么呢?不信神、不相信有因果报应的人会不会相信预言呢?

【历史故事】

读《史记・李斯列传》看因果


现在有许多人不相信因果报应。有人说:“因果在哪儿啊?我怎么没有看见啊?我看那些坏人活得比好人还自在呢!”关于因果确实也是一个很难一下子说清的问题,因为我们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迷的世界,未知的东西太多太多;但是只要我们用道德良知去看问题的话,还是可以看得到一些的,比如读读《史记・李斯列传》就可以看到因果的存在。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荀子的学生,后来到了秦国,做了秦相国吕不韦的舍人;吕不韦很赏识他,任命他为郎官。这样李斯就有游说秦王的机会,秦王也很赏识他,就任命他为长史,听从了他的计谋,暗中派遣谋士带着金玉珍宝去各国活动,对各国的精英或收买或离间或杀害。李斯的这些招很有用,于是秦王又升他为客卿。在秦统一天下当中,李斯的功劳可是不小的,于是他后来就做了丞相。

公元前213年的一天,秦始皇在咸阳宫设宴招待群臣,博士仆射周青臣等人称颂秦始皇的武威盛德,博士淳于越劝谏秦始皇仍然采取周代的分封制以求长治久安,李斯否定分封制并教唆秦始皇:把人们收藏的《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著作,都一概焚烧,命令下达三十天之后,若还有不服从者,处以酷刑。李斯所用的一套都是说客的伎俩,于是秦始皇被说动了,下令焚书。继而又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坑杀于咸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

这样一来,表面上看人们已无法用古代之事来批评秦的暴政了,秦始皇李斯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可是仅仅过了4年,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就起义了。他们为什么起义?很简单,秦的统治太残暴了。本来它的统一手段就是以残暴而著称的,再加上焚书坑儒这件事,那无异于火上浇油,社会矛盾一下超过了极限。陈胜、吴广、项羽、刘邦都来了,秦朝眼看就要完了。

又过了一年,公元前208年7月,李斯被赵高所害,距其教唆秦始皇焚书的时间只有5年。李斯在监狱受尽了折磨,出狱受刑时,回头对小儿子说:“再也不会有我们牵着黄狗一同出东门去打猎的好事儿了!”父子二人只有相对痛哭而已。最终被腰斩,并被灭了三族。这不就是恶报吗?当年教唆暴君的时候想到过有今日吗?

太史公说:“李斯知道儒家六艺的要旨,却不致力于政治清明,来弥补皇帝的过失,反而依仗他显贵的地位,阿谀附和,推行酷刑峻法,又听信赵高的邪说,废掉嫡子而立庶子。等到各地已经群起反叛的时候,才想直言劝谏,这不是太迟了吗!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反受五刑而死,但考察事情的真相,你就不这样认为了。否则的话,李斯的功绩真的要和周公、召公相提并论了。”

(原文: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在李斯之前秦始皇就暴亡于旅途之中,在其后秦二世又被赵高所杀,赵高再被子婴所戮,子婴的历史使命就是向刘邦投降,而后又死于项羽之手……在这暴秦的统治集团里能善终者有几人呢?这不都是因果报应吗?

(改写自正见网: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5/10/29/34389.html)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