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7年10月27日】
编者按:为了弘扬中国神传文化,清除邪党文化的影响,在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见,开始着手编写一套中国正统文化教材。因为是刚刚起步,难免有所不足,我们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领域的大法弟子的参与和指正。我们诚挚的希望使用这份教材的同修,能将上课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教材的优缺点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不断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我们也欢迎更多有意愿参与教材编辑写作的同修加入進来,共同完成教材的编著。
【原文】
季文子相宣、成(1),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2)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3),且不华(4)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5)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6),献子囚之七日。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7),马饩(8)不过稂莠(9)。文子闻之,曰:“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使为上大夫。 (出自《国语・卷四鲁语上》)
【注释】
(1)相宣、成:辅佐鲁宣公、鲁成公。相:辅佐。
(2)仲孙它:鲁国大夫,也叫子服它,又称子服孝伯。
(3)爱:舍不得,吝啬。
(4)华:光华,光彩。
(5)相人者:辅佐国君的人,就是相国。
(6)孟献子: 仲孙它的父亲仲孙篾。
(7)七升之布:古时八十缕为一升。《礼记・杂记》:“朝服十五升。”那么七升只有朝服一半,虽成布,却很简陋。
(8)饩(音细):马饲料。
(9)稂(音郎)莠(音有):稂、莠两种都是对禾苗有害的杂草,但可作牲口饲料。
【语译参考】
季文子担任过鲁宣公、鲁成公两代国君的相,但他的妾不穿丝绸,他的马不喂粮食。仲孙它劝谏说:“您是鲁国的上卿,辅佐两代国君,妾不穿丝绸,马不喂粮食,人民将会认为您吝啬,况且在国家面子上也不光彩啊!”季文子说:“我也愿意我的妾穿丝绸,马用粮食喂养。但是我看到国家的老百姓,他们的父兄吃粗食穿破衣的还很多,因此我不敢那样做。人家的父兄吃粗食穿破衣,而我却把妾与马养得那么美,这种作为不像个辅佐国君的人啊!况且我听说德性高尚才能给国家增添光彩,没有听说用妾与马养得美来给国家增添光彩的。”
季文子把这件事告诉了仲孙它的父亲孟献子,孟献子把仲孙它关了七天。从那以后,仲孙它的妾穿衣不超过七升的布,马的饲料也都用杂草。季文子听到后说:“犯了过错能改正的人,是可以当人上人的。”于是提升仲孙它为上大夫。
【研析】
从文中对妾与马的议论,我们看到了三个值得称颂的人物:一个是严于律己、克俭处事、能与民共甘苦的季文子;一个是知过能改的仲孙它;一个是严于教子的孟献子。尤其是季文子,他是一个居家节俭、体恤民艰的政治家,教导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光彩,让年轻人不迷思于似是而非的错误观念,使他们认识到讲排场、摆阔气、生活SL侈是脱离民众的,而过俭朴的生活、体恤百姓的艰难、培养高尚的品德才是真正为国争光。而仲孙它刚开始虽然迷思在外在的排场上,但经过父亲教训后,实时改正,也非易事,故反而能被提拔为上大夫。孟献子则是恨铁不成钢,严而教之。总之,他们三人都能各司其职,其品德均值得后人学习。
【延伸思考】
1.现代人较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如何去导正此观念?
2.孟献子严于教子,异于西方的教育方式,请你说说看,对孟献子教育仲孙它的看法。
3.季文子官居鲁国的上卿,却能体恤百姓的艰难。请你与时下社会政治人物的生活方式做一对照,然后发表你的看法。
【参考数据】
1.国语 左丘明原著 黄永堂译注 台湾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2002年5月出版
2. 国语译注 王连生 薛安勤 注译 建弘出版社 1995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