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8年01月19日】
中国古代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中国古代有一条很大的河。这条河的河神叫做“河伯”。这一天,大河里涨满了水,河面上波涛汹涌,河伯望着泱泱的河水很是得意,他想:“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大的水么?”他看看周围的小溪,轻蔑地哼了哼。河伯决定顺着河水到各地游览一番,顺便也向沿途的小泉、小溪炫耀一下自己。
这一天,河伯来到了东海,当河伯看到大海那无边无际、几乎与天相接的景象时,十分震惊。河伯对东海之神感慨地说:“我原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今天见到您我才知道原来我是这么的渺小呀。”
东海之神拱拱手,谦虚地说:“河伯兄说的哪里的话,要不是河伯兄和其他河神、溪神不嫌弃我,我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壮阔啊。”
还记得婉子最初看到这个故事时,只是想:这个河伯还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呀……,然后很快就把这个故事忘记,而没有仔细去体味这个故事的真义。
后来,婉子逐渐发现了其实生活中有许多象“河伯”一样的人,而自己也常常在不自觉中变成“河伯”。
比如有时我们自矜才华,要么恃才傲物,说话时有意无意地以为“高明”;要么心生怨怼,当自己的才能不能被人们认同赏识时就恨恨不已。
其实我们在无形中已经陷入了由自己的“才能”编织的“陷阱”中,我们在这个陷阱中苦苦挣扎、难以解脱。
“这样的我们算是真正有才华、有智慧的人吗?”婉子不禁这样问自己,“假如我们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又怎么会让自己陷入这样的‘绝境’呢?”
婉子苦苦地思索着,直到有一天婉子在大法修炼中得到师父的点化,才如同醍醐灌顶,这时婉子才惊讶地发现,其实一扇大门早已无声无息地在我们面前悄然开启,就看我们自己想不想進去。
当我们走入这个门后,才发现其实门外才是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不知道大家看故事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东海之神如此地谦虚呢?他明明拥有着浩无边际的水域……,难道是大海看不到自己的广阔吗?
婉子觉得当然不是这样,婉子觉得或者应该说:正是大海拥有着更高的智慧,所以反而更加地谦虚。就好比河伯,如果他永远停留在一个地方,那么他可能永远以为自己是最大的水。
这并不是因为河伯的见识浅陋,而是他的思想只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也就是他的智慧被他自己封闭在那样一个范围内,所以才误以为自己已经是最了不起了。
而大海因为智慧更大,所以思想更加的开阔。他知道这个宇宙中除了自己,还有许许多多智慧的生命,他知道每一种生命都拥有着自己的特点,反过来说,仅仅依靠哪一种生命都无法使得这个宇宙达到丰富繁荣,而自己在这浩瀚的宇宙中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粒子。
正是因为大海智慧的广大,才使得他更加地“谦逊”,使他更多地去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智慧更加开阔,也拥有了更大的“才华”。
大海知道自己虽然宽广,但是如果离开了其他的河流和溪水的汇入,就会逐渐干涸。
尽管不同的河流带着不同的物质奔向大海,可是大海从不把他们拒之门外,因为大海知道包容他们不只是自己的需要、是海里所有生命的需要,更是这个世界的需要。
大海不怕自己干涸,但是大海情愿为了这个世界而舍弃自己。
大海也知道:虽然自己有很大的能力,甚至可以席卷大陆,淹没一切;但是自己却无法使庄稼生长、也无法让陆上的生命在自己身体上自由活动。
大海知道如果想要让这个世界繁荣并且生生不息,仅靠自己的能力是做不到的。
大海知道:其实自己并不是谦逊,只是更加透彻地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
大海看到那些自矜其能的人们时,常常叹息: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得失,而看不到别人的需要;他们懂得索取,却不懂得当无人奉献时,就将无处索取;他们希望别人理解自己、“照顾”自己的感受,却不晓得别人也同样期待自己的理解和认同……
大海想:假如人人都能抛弃自己思想中那个“自己”,那么人人都可以拥有更广大的智慧;如果人人都把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的需要视为己任,这个世界、这个宇宙就必将更加美好和繁荣,那么作为其中一分子的“自己”也就可以更加地幸福;如果人人能够首先想到别人,满足别人的需要,自己的需要也必定会得到别人的满足……
婉子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婉子想:如果我们能够象大海那样抱着更广阔的“心”包容别人,我们又何愁自己的“涓涓细流”不能变为“汪洋大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