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8年04月19日】
位于浙江省盘安县城南独秀屏下的安福寺,至今香火十分兴盛。
唐朝咸通初年,僧人古心来到独秀屏下,为其秀美旖旎的风光吸引,遂在此结茅修行,同时化缘建寺。最终,古心在咸通八年建成一座气势宏大的寺院。
寺院建成后,古心开坛讲经说法。据说他七日七夜毫不间断,而且不睡觉不吃东西。讲法期间,“水流为止,鱼龙跃岸,豹虎俯伏,顽石点化”。世人都认为很神奇。古心和尚还有两件宝贝:袈裟和茅杵。他的袈裟可以盖住千亩山林不受破坏,确保百里净土;而茅杵能苦住苍龙,使当地风调雨顺。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寺院最初的名字是“安文寺”。
宋朝嘉钓年间,安文寺被扩建。治平二年(1065年)改名为“安福禅院”。南宋建都杭州后,安福寺的鼎盛时期也随之而至。当时有两件十分轰动的事情,一是高宗皇帝赐住持觉源和尚紫袈裟,二是葛禅师在此举行了涅~"茶毗典礼。根据《康熙东阳县志》记载,葛禅师又名安福僧,他在涅磐前的一个多月不吃任何东西,并告诉弟子,自己即将西归,要他们准备柴火以备焚化。到了涅~"那一天,葛禅师端坐柴火之上,口念“阿弥陀佛”,一手振铃锣,一手指西方。当柴火燃起时,葛禅师让众人伸出手来,并说:“吾有坚固子从空而下。”果然,众人都得到了五彩的舍利。焚化之后,“祥云四布,异香氤氲,铃锣之声竟日,犹隐隐在空中”。围观之人无不敬服,由此信众日增。而此神异之事至今仍流传不衰。
1120年,安福寺毁于战火。1127年,盱眙郡守陈宗誉等人重新修建。不过,元朝至元年间再次为兵火所焚。至正初年,名士陈崇等人筹资重建,规模超过以往。当时正殿有前后四寝,左右两庑重厢共百间。寺内环境幽静,让人有超凡脱俗之感。
明朝时,安福寺得以被重新修葺。清初,寺内部分建筑毁于战乱。康熙年间,住持智晟以平素寺产所积及四方募化所得之资重修殿堂。乾隆年间,雪山和尚卓锡于此,重建法堂和文星楼,并修葺东西两廊等建筑。但到了1861年,寺内数百间殿堂楼阁再次毁于兵乱,仅余下关帝朝、伽蓝殿和祖师堂三处。1891年,陈公常出资重建寺院。其中文星楼的建筑艺术为一绝,“雕栏曲折,圆而有棱,自下而望,光明洞达,一目了然。”另有四大金刚坐像“高五丈有奇,仰望无不脱帽”,号为“倾国泥塑之伟”。民国时期,安福寺走向衰败,寺内僧人几不存在。直到1993年,才又重建。
目前,安福寺内留存的珍贵古迹有“一口直径1.2米,高3.7米,重3.5吨的宝鼎;三尊楠木和樟木大佛像以及一株历经千年的古樟树。
安福寺四周还有独秀峰、碧岩洞府、金异坪、半月山、九峰山等风景秀丽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