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8年08月07日】
唐太宗李世民随父李渊反隋时,是李渊最得力的臂膀。他为人颇富仁厚,平时能 “折节下士,推财养客”,善待贤才。四方大侠及高人贤才,闻说其名,都纷纷投奔他的帐下,情愿为他尽忠效力。起兵后,李世民兵强将广,迅速成为李渊扫荡四方、平定天下的一支大军。武德四年(621),李世民率军生擒窦建德,逼降王世充,李渊为了表彰他的功劳,在其秦王的原位上又加封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使他位居诸王公之上。
当时,海内日趋稳定。他便开始把目光从武略转向文治,研究起儒家经籍的治国之道。他在宫城西边修建了一座文学馆,专门用以接纳四方的文士。
凡精晓典籍,长于儒学而前来投奔他的,他都授以学士的称号。这些学士轮流值宿于秦王府,李世民每当入朝归来或军务闲暇,便与他们一起讨论古籍中的经国之策,评议前代君主治政的得失,有的时候讨论到半夜。
文学馆中以原官兼为学士的,当时有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薛收、褚亮、姚恩廉、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等,后薛收死,又补刘孝孙入馆,号称“十八学士”。为了给十八学士以隆重礼遇,李世民特地命人给他们绘下肖像,像下书写各人的名字、爵位、乡里,并叫褚亮一一作出像赞。
如名列十八之冠的杜如晦的像赞写道:
建平文雅,
休有烈光;
怀忠履义,
身立名扬。
姚思廉的像赞写道:
志苦精勤,
纪言实录;
临危殉义,
余风励俗。
苏世长的像赞写道:
军谘谐噱,
超然辩悟;
正色于庭,
匪躬之故。
李世民还命令把这些肖像、文字说明及赞语一一珍藏于书库,以流传后世。
十八学士所享受的这种荣誉,引起了各方儒生文士的极大羡慕。时人都以能够進入秦王李世民的文学馆为荣。人们对那些已经身在文学馆的人,都称之为“登瀛洲”。李世民的这种作法,既激发了人才的积极性,也培济了他们的浩然正气。使他们这些人才的智慧与德性,兼進同增,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正义与光明。
李世民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人才,实际上成了他后来夺取帝位、君临天下的智囊团。他们不仅帮助李世民击败了对手,夺取了胜利,稳定了政权,而且还辅佐李世民达成了名传青史、光耀千秋的“贞观之治”。
(《旧唐书.太宗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