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08年09月20日】
庖丁为战国时代的厨师,历史上并无记载,只出现在《庄子.养生主》的“庖丁解牛”一文中。庖丁在文惠君面前表演解剖牛的技术。庖丁解牛的动作干净俐落就像商汤时代的舞蹈,而解牛的声音节奏分明就像唐尧时代的音乐。可见庖丁解牛的技术已达“神乎其技”的境界。
“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文惠君就问庖丁说:“你解牛的技术为什么会如此高超?”庖丁回答说:“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意思就是说,庖丁的神技是由“道”来的;也就是说,“道”是使庖丁技术“出神入化”的方法。古代厨师也兼解剖牲畜,由解牛技术的高超,可见庖丁的烹饪厨技也是非凡的。庖丁并没有進一步解释“道”为何,我们可以称其为“厨道”。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庖丁也说明他学习解牛的过程。他刚开始解牛时,所看到的是整只牛;三年之后,所看到的就不是整只牛了;现在解牛时,是以“神”来看牛,而不是用眼睛看。
庖丁还说一般普通的厨师(族庖)一个月换一次刀,技术好的厨师(良庖)一年换一次刀,而他解牛的刀刃用了十九年还跟新的一样。
历代对“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大多不能解释清楚,主要是因为《庄子》不是一般文学的书,也不是一般哲学的著作,而是与道家修炼有关的书;只有真正明了修炼的真义,才能知道“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内涵。
“神”就是指“天目”,用“天目”可以透视人体,当然也可以透视牛体,“神医”扁鹊、华佗都有此特异功能。“神厨”庖丁就是用“天目”来解牛,所以看到的是牛的内脏、关节,而不是全牛,所以称“目无全牛”。因为庖丁能透视牛体,所以能避开坚硬的骨骼,不会损害刀刃;而且修炼不仅会开“天目”,还会出“功”,用“气功”解牛,事半功倍,当然刀刃能用了十九年、解几千头牛还跟新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