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病入膏肓

正见神传文化编辑小组


【正见网2009年02月18日】

【原文】

晋侯(1)梦大厉(2),被发及地,搏膺(3)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医于秦(4),秦伯使医缓(5)为(6)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7),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8)之上、膏(9)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10)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左传・成公十年》)

【注解】

(1)晋侯:春秋时代晋国国君,晋景公。
(2)大厉:恶鬼。
(3)搏膺:音伯英,手捶打着胸膛,表示愤怒。
(4)秦:春秋时代秦国。
(5)缓:春秋时代秦国的名医。
(6)为:音围,此指医治。
(7)竖子:儿童。
(8)肓:音荒,在人体心脏下面、横膈膜上的部位。
(9)膏:音高,古代指心脏下面的脂肪。
(10)达:此指针。

【故事阐述】

春秋时,晋景公夜里梦见恶鬼,披散的头发拖到地上,手捶着胸跳着对景公说:“你杀害我的子孙,是你不义。我已请求上帝,让我为子孙报仇。”于是恶鬼毁坏宫门和寝门進入宫中。景公非常害怕,跑進内室,恶鬼又毁坏内室的门。景公惊醒,召来桑田地区的巫师,巫师所说的恶鬼和景公梦见的情况相同。景公问:“这个梦怎么样?”巫师回答说:“您吃不到新麦了。”

景公病重,派人到秦国寻求良医,于是秦桓公派遣医生缓去晋国为景公治病。秦医缓还没有到达晋国,景公又梦见自己所患的疾病化成两个小孩,其中一个说:“秦医缓是个良医,我怕他会伤害我们,要逃到哪里才好呢?”另一个说:“我们躲到心脏下面、横膈膜上方的部位,他能怎么样?”

缓到了晋国,察看景公的病情后,说:“你的病不能治了,它在心脏和横膈膜之间,服药或用灸法、针法治疗,药力都无法到达,所以这个病不能治了。”景公说:“你真是良医啊!”于是,晋景公准备了一份厚礼送他,并派人送他回秦国。

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病入膏肓”这句成语,用来指人病情已到无药可救的地步,或比喻事情的发展,已严重到无法挽救的程度。

【讨论】

(1)恶鬼为什么要找晋景公?你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你自己或身边发生过善恶有报的事例吗?这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说说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
(2)秦医缓是古代名医,请找一篇与他有关的事迹和大家分享。

【造句练习】

例:全家族的人都知道,他因为吸毒,已经病入膏肓,只有他母亲还苦口婆心劝他学好。

【相似成语】

不可救药;群医束手

【课后时间】

成语重组:

◎( )热熟巧能存生:做事熟练了,自然能领悟其中的窍门。
◎( )持老年成轻重:形容成熟老练,个性沉稳,处事不轻率的人。
◎( )怜共同相比病: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
◎( )手鹿兔死谁人:指竞争比赛,谁能获取胜利。

参考答案∶

熟能生巧、老成持重、同病相怜、鹿死谁手

添加新评论

今日头版

文明新见

文明新见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