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0年03月08日】
【原文】
浩(1)天资质直,涵养浑厚,不以利害动其心。少力学为文辞,及壮益沈潜理义。立朝慨然以时事为己任,忠愤激烈(2),言切时弊,以此见忌于众。平居未尝假人以辞色,不知者以为傲,或谮(3)于上前,上谓:“ 斯人无他,在朕前亦如此,非为傲者。”小人惮之,诱以禄利,正色不回,谋害之者无所不至(4),独赖上察其衷,始终全之。为郡尤洁己,自海右归,不载南海一物。平生奉养如布衣时,风裁素高,人不敢干以私云。
(出自《宋史 卷三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注释】
(1)浩:李浩,字德远,其先居建昌,迁临川。浩早有文称。绍兴十二年,擢進士第。南宋孝宗即位,以太常丞召。
(2)激烈:高亢激昂。
(3)谮:说别人的坏话,诬陷,中伤。
(4)无所不至:到处都有。
【语译参考】
李浩天资质朴正直,修养朴实厚重,不因为利害动摇他自己的主张。年轻时努力学习做文章,等到壮年后更是潜心研究义理。在朝廷执政慷慨激昂,把当时的国事当作自己的责任,忠心奋发高亢激昂,所言都切中当时弊端,因此众人都忌恨他。平时从不曾给人笑脸,不了解他的人认为他很傲慢,有人在宋孝宗面前说他的坏话,宋孝宗说:“ 这个人没有别的,在我面前也是如此,不是傲慢无礼之人。”小人害怕他,想用禄利来引诱他,他正直的本色也没有改变,想谋害他的人到处都有,唯独宋孝宗体察他正直的心意,才始终保全了他。做地方官时尤其洁身自爱,从海右回来,没带回来南海的一件物品。一生的衣食奉养像没当官以前一样,风骨一贯高超,人们不敢用私情来冒犯他。
【研析】
一个人人格的养成,来自于其环境与所受的教养。李浩他从年轻时就努力学习写文章,可见他是个饱读诗书的人,早已受到传统文化的薰陶;而到壮年后潜心研究义理,也与做学问脱不了关系,完全是一副书生本色,不卑不亢,一切遵循道统,力行于现实社会中。故当官时,勇于直谏,尽本分忠于国家,使得其他同僚忌恨他,小人害怕影响其利益,想要以利禄引诱,亦不为所动。不妻言笑的神情,缺乏亲和力,让人以为他傲慢,唯独宋孝宗识察他正直的心意,能全力护着他。当他从外地当官回来,也没带回一物,其廉洁可见一斑。因为纵使他当官了,仍然节俭如初,没有增加物质需求,所以能拒绝诱惑,不接受人情请托,坚持着自己既有的风范。
【延伸思考】
1.李浩“不妻言笑”与我们常说的“笑脸迎人”,你觉得此不同的面貌,各有何优缺点?
2.一个人要坚持不为名利所动,是相当困难的事,李浩为何能做到?
3.请你就千里马需要伯乐赏识才能发挥作用,谈李浩能留下风骨美名的原因?
【参考资料】
1.《二十六史精粹金译下》门归 主编 建宏出版社 1994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