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见网2010年08月01日】
中庸思想堪称儒家最精华的部分,是后世儒生修身养性的秘笈。然而,什么是中庸呢?在中共党文化摧残下,许多中国人已经不知中庸的真实内涵,往往以为中庸是平庸无能、碌碌无为、随波逐流、老于世故……其实不然。
“中庸”出自《礼记》第三十一章。开篇就表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什么意思呢?“修道之谓教”,儒家教育是用来修道的。修什么道呢?“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是修“知天命”从而“从心所欲不埘矩”的道。怎么才算修道呢?“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儒生只有思想行为符合“道”、“天命”才算修道,稍微偏离一点都不行。那“天命”又是什么呢?先儒看不到,听不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先儒并不知道“天命”根本是什么,但坚信他存在,是不可背离的。所以“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君子慎其独也”,就算独自一人也不敢须臾离道。既然天外有天,玄而又玄,儒生难以探知“天命”最终是什么,那儒生该如何修道呢?先儒的答案就是“致中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地的稳定,万物的发育都是靠“中和”才得以顺应天命,而发育成长。儒生只要做到“中和”,自然也在某种成度上顺应了天命,常居道中。那儒生又如何才能做到“中和”呢?那就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如果儒生老是情绪冲动,一冲动起来就颠三倒四,这显然达不到“中和”的要求。值得指出的是,喜怒哀乐的“中和”是指读书人气质上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温文尔雅”的变化,与城府深沉者的喜怒不形于色,心里咬牙切齿、脸上满面春风截然不同。
“致中和”包括“中”与“和”两部分。
“中”主要是指对儒生内心的要求――“中立而不倚”、“喜怒哀乐之未发”。“人之初,性本善”,要想回归人本初的善念,就要效法“太上忘情”,不抱一丝后天形成的偏见、成见、情绪看问题,心态纯正而不陷入执著之中。
可见,传统文化谈到的中庸是天知、地知、自己良心知的心性修炼。这么严肃的词汇是不可以被人随便用来挂牌匾贩私货的。衡量一个人是不是中庸,要看他内心有没有本性的善良,有没有纯净的正念,看待问题基点是坚持天地神佛认可的“中”还是附合社会上某种观念某种人认可的“中”。“中庸”二字人人都会说,有的人说:我很中庸啊,我做人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中共与法轮功之间的事我不管;有的人说:我很中庸啊,中共的宣传不能全信,但也不能全不信吧;有的人说:我很中庸啊,法轮功就算受了委屈,也要相信党相信政府,贴标语打横幅的方式太偏激了……但这是不是真正的中庸呢?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都有自己的中庸观,但小人的“中庸”恰恰与中庸之道相反。君子的内心时时刻刻都在修炼,为了顺应“天命”在“取中”,他没有偏见,不会被中共的仇恨宣传所欺;小人恰恰相反,嘴上说中庸,心里并没有强烈的天命、天良的概念,没有心法的约束,而是无所忌惮,所谓的“中庸”只是为了符合个人利益和被灌输的观念。有些中国人之所以对中庸持不正确观念,不是那些中国人本质就恶,而是“性相近,习相远”,中共对中国人的毒害太深了。
“和”主要是指对儒生行为的要求――“和而不流”、“发而皆中节”。孔子认为君子在世俗之中,在与他人交往中,既不能行为失常,又不能同流合污,事事都不能走极端。“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君子不做“素隐行怪”的事,在人群中不显山不露水,谁也不知道君子内心修炼到什么境界,君子自己却要内心“遵道而行”,一生无悔,不因看不到效果而“半涂而废”,孔子认为这只有“圣者”才能做到。
如果说“和”的以上内涵只有修炼有素的圣者才能做到,大众有点勉为其难,那么从更浅显的角度看,儒家经典所推崇的“和”,也不是无道德感的“和稀泥”,而是饱含道德意味的“择善而从”,这可能是今天许多人意想不到的。“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弗失之矣。’”孔子称赞舜帝和颜回处世做到了中庸,然而孔子所推崇的“执其两端用其中”的真实含义是“隐恶而扬善”:看到别人恶的地方,不是去效仿,而是引为己鉴,自己不犯同样错误;不是去纵容,而是劝别人弃恶行善;不是急于去否定,而是默默的完善他人的不足,宽容的等待他人改正;这样恶就没有滋生的土壤,就越来越销声匿迹。看到别人善的地方,不是心生嫉妒,而是佩服学习,使自己也同样做好;不是去抹杀掩盖,而是到处宣传弘扬,使善行遍布天下;这样善就越来越茁壮成长,越来越发扬光大。针对恶与善的不同表现,人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恶要隐,对善要扬,这才叫中庸。相反那种不分善恶,标榜“客观中立”、“一视同仁”的人和媒体,实际上是在走极端。
孔子一再强调人要学会分清善恶,善恶形势不同,处理方式也要不同。“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孔子认为南方君子的宽容忍让、以德报怨是意志坚强的表现;北方强者的英勇无畏、至死不渝也是意志坚强的表现。那人该学习哪一种呢?孔子认为:“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在国有道的时候,就要做一个虚怀若谷、积极配合的谦谦君子,这样才能越变越好;在国无道的时候,就要做一个坚持真理、至死不变的正义斗士,这样才能抑制邪恶。比如法轮功学员在被邪恶迫害前面对世人与世无争,被邪恶迫害后面对邪恶英勇抗争,是他们变了吗?不是,是形势变了,是形势对好人的要求变了。
以上谈的中庸,体现在人精神上的不断升华。然而一般人最容易理解的中庸,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看起来没有什么人生志向的中庸,这看似矛盾。其实,人同时具备对精神和物质的不同处理方式,恰恰是中庸的体现。人在精神追求上应该是永无止境的,这是中庸的一面,而人在物质追求上又应该是顺其自然的,这是中庸的另一面。那些假中庸的人,精神上不分善恶,没有求真向善的志向;物质利益上却你争我夺,精明得很,就连装扮中庸的基点都是从维护某人某集团利益出发,这算什么中庸呢?是自欺欺人。一般人即使不能修炼,但如果能效法中庸,在物质上看淡点,没有那么多欲望和执着,自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那人生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才能真正享受自己的人生幸福,同时也能避免物极必反的悲剧,长久保持自己的人生幸福。
邪恶的中共党文化给人头脑中灌输了不少极端错误的偏见,“中庸”是如此,“传统文化”是如此,“法轮功”也是如此。大家要了解真相,就不能盲目听信中共的说辞,而是要自己主动去寻找真相、去探索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