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辅佐国 历史名相】大义灭亲――王导

杨纪代 整理


【正见网2010年09月22日】

将相之器也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王览之孙。父名裁,官任镇军司马。王导少年时即有风度气质,见识胆量清正高远。十四岁时,陈留的高士张公见而惊奇之,告诉他的从兄王敦曰:“观此儿之容貌志气,以后肯定是将相之才也。”起初世袭祖爵即丘子。司空刘实不久引荐他为东阁祭酒,迁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可他并不接受。后参知东海王越的军事顾问一职。

当时元帝为琅邪王,与王导俩素来相亲善待。王导知天下已乱,于是竭力倾心推奉元帝,隐隐有振兴起弊之志。元帝也十分器重他,心性契合友情深挚。帝在洛阳时,王导每每劝他号令治国。刚巧元帝出镇下邳,请王导为安东司马,参予一切军谋密策,只要是他知道的,没有做不到的。及至迁徙、坐镇建康,吴地之人心却不归附,住了月余,士卒庶民没有来理睬的,王导忧虑不已。正巧王敦来朝见,王导告诉他说:“琅邪王虽然仁德深厚,而他的声名、言论尚轻,不被人认识。而兄您的威望、风范已四处闻名,应该有匡正、扶济他的更好方法才是。”

‘仲父’辅佐 广结人心

恰临三月上巳,元帝亲自参加观禊典礼,乘坐肩舆,颇具威仪,王敦、王导及诸多名士,都骑马随从。吴人纪瞻、顾荣等,都是江南有名望之士,利用此机会偷偷观察,见其如此阵仗与风采,全惊惧不已,于是吴地精英相率拜于道旁,诚心归附。王导趁机献计曰:“古之王者,没有不以上宾之礼对待故旧耆老的,存心探问风俗,谦虚自己、倾心结纳,如此才能招来贤俊之才。何况如今天下丧乱,九州分裂,朝廷大业才在草创,急于得到相关人才,才是关键!顾荣、贺循,是此地之望族,还不如利用此二人,引见其余之人,以结纳此地人心。这二人既然至此走动,则其余有名、有才之俊秀,无不来此集结的。”帝于是派王导亲身造访循、荣,二人一受礼遇,都应命而至,由是吴会地区全都风靡于元帝之能,全体百姓归心。自此之后,两造渐渐相互尊崇,君臣之礼开始抵定。

不久,洛京陷落倾覆,中州士女,离京避乱江左者,十有六七。王导劝元帝收纳其中的贤人君子,与他们共图大事。当时荆扬的晏安府,户口稳定殷实,王导觉得为政施治首重环境清静,每次总劝帝要勤勉克己、抵励气节,匡正主位、安宁邦土。于是王导自此逐渐被委以重任,君臣交情日渐浓厚,朝野一致倾心,号为“仲父”。

帝曾从容自若的对王导说:“爱卿,你是我的萧何呢。”王导对曰:“昔日赢秦无道,百姓厌烦连年战乱,人人虽变得狡猾残暴,可内心深处仍怀念汉族拥有的高尚道德,只要万众一心改革反正,就很容易成功的。自曹魏以来,以至太康之际,所有公卿世族,群体崇尚豪侈、相互比高,施政教化延误拖迟,不遵法度,全体公卿学士,都贪餍于安逸享福,于是给贼人乘机挑衅的机会,实在有亏上天的至道。然而否极泰来,乃天道之常理。大王方才立下济世之勋业,如齐桓公一样,一匡天下,九合诸侯,那样一来,管仲、乐毅之辈,自然齐集在此,岂是我区区一个国臣所可比拟与参议的!愿大王深谋远虑,拓广选择良能才俊的面积。顾荣、贺循、纪赡、周某等都是南方地区之优秀人物,愿您能尽量以优礼相待,那么天下即能安定哪。”于是元帝虚心采纳之。永嘉末,迁丹阳太守,加辅国将军。

戮力王室 不作楚囚对泣

晋国建立后,以王导为丞相军谘祭酒。此时桓彝刚刚过江来朝,见朝廷微弱不振,十分忧虑恐惧,闷闷不乐。接着往见王导,极力谈论世局一事,还语带讽刺的告诉周?,说他刚见了此地的管夷吾(指王导),不再发愁啦。过江来的人士,每至闲暇日子,均相互邀约出新亭饮宴。有回周?坐筵席中感叹说:“如今风景不再殊胜,而举目之间有江河变异之象。”其余人等都相视流涕。惟有王导愀然变色曰:“如此更该共同齐心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于在此作楚囚相对泣之状呢?”众人听了一起收泪而拜谢之。不久王导拜右将军,都督中外诸军。可王导以自己从兄王敦统帅六州,因此固辞中外都督。后因细故坐事而除节。

及至晋帝登基尊国号大典,百官陪列左右,帝命王导升阶至御床共坐。王导坚决推辞,至三四日后依然坚持。可帝下诏不许。此时正值中兴草创时期,尚未设置史官,王导发现了才开始启用,于是一切朝廷典籍颇具规模。及至帝任用刘隗受宠,王导逐渐被疏远,因其心胸澹泊自在,也不以为意。有识者都称许王导,善于处理治国兴废之事,而不计较个人得失。

大义灭亲 不徇私

及至王敦谋反,刘隗劝帝悉数诛杀王氏一族,谈论者都为王导忧心忡忡。王导率领一群有关系的从昆弟、子侄等二十余人,每日清晨,進诣朝廷台阶俯首待罪。帝以王导向来忠君不二、素有气节操守,特地归还朝服,并召见之。导稽首叩谢曰:“逆臣贼子,何世没有?岂料今日竟然出自臣之家族!”帝光着脚、执起他的手着急的说:“茂弘,我才刚托付你、任命你当秦穆公时的百里奚辅佐我,如今你说这话是何意呢!”

于是帝下诏曰:“王导不徇私,能以大义灭亲,朕认为可以升为安东时节假之。”起初,西都覆没时,海内追思故主,群臣及四方异口同声劝進,要帝承继大统。当时王敦势力强盛,有专擅天下之心,可他忌惮帝之贤明,想更换群臣商议所订立的内容,导极力争取维持原议,王敦无可奈何方才停止。及至此次谋反出事,王敦威胁导说:“你不听从吾言,不肯附和,几乎使本族覆灭殆尽。”可王导依然执掌正义,面无惧色,此气节与志向,使王敦无法撼动、夺取。

及明帝即位,王导接受遗诏辅佐政局,迁司徒。王敦又举兵内向作乱。当时王敦开始染疾,王导便率子弟发哀举丧,众人听闻此事,都说王敦已死,鲜少有为他奋战之志。及至明帝起兵讨伐王敦,任王导假节,都督诸军,领扬州刺史。王敦谋反平定之后,進封始兴郡公,特准王导戎装,剑履上殿,入朝不必趋前,赞拜不具名等特权。可他一再固辞谦让。帝崩,王导又与庾亮等同受遗诏,共辅幼主,是为成帝。

善于因应 简素寡欲

王导善长因应偶发事故,虽不涉及日用钱财,可岁末计算却有余资。当时国帑库藏空虚,库中惟有织练数千匹,想卖又价钱昂贵售不出去,而国家又用不着。王导觉得很伤脑筋,于是与朝中贤俊,全都制作练布单衣穿上,于是士人达贵,全数争着仿效此种穿着服饰,织练就此飙涨、昂贵。接着命令主其事者出卖,曾经高达一练一金哪。其所作所为,被当时人钦羡与仰慕即在此。

王导简朴澹素、清心寡欲,仓库无储存之谷粮,衣饰不重丝帛。帝闻知此事,给布万匹,以供他私人花费。导有宿疾,不堪朝会跪拜,帝曾临幸相府,与他纵酒作乐,到后来干脆令他乘舆车直接入殿朝见,可见其受皇帝的敬重是如此深厚。石季龙反叛,進攻至历阳,导请求出兵征讨。不久贼退,王导解除大司马,复转中外大都督,進位太傅,又拜丞相,依汉制一并罢司徒官。

咸康五年王导薨,时年六十四。帝举哀于朝堂三日,遣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的進行,及至发葬,给九游掬捭车、黄屋左纛、前后羽葆鼓吹、武贲班剑百人等等优厚的出殡仪仗队伍,中兴名臣的礼遇莫能与之相比。谥曰文献。

(《晋书・列传第三十五》)

添加新评论